首页> 全诗> 白居易《长恨歌》原文和鉴赏

白居易《长恨歌》原文和鉴赏

时间:2025-11-24 18:33:37

白居易《长恨歌》原文和鉴赏

《长恨歌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,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主线,融合历史与传说,展现了帝王爱情的奢华与幻灭。本文将呈现完整原文、白话译文、创作背景及多角度鉴赏,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价值。

原文

《长恨歌》

白居易

汉皇重色思倾国,御宇多年求不得。

杨家有女初长成,养在深闺人未识。

天生丽质难自弃,一朝选在君王侧。

回眸一笑百媚生,六宫粉黛无颜色。

春寒赐浴华清池,温泉水滑洗凝脂。

侍儿扶起娇无力,始是新承恩泽时。

云鬓花颜金步摇,芙蓉帐暖度春宵。

春宵苦短日高起,从此君王不早朝。

……(中略)……

七月七日长生殿,夜半无人私语时。

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。

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。

译文

汉皇贪恋美色渴望绝代佳人,统治天下多年却难以寻得。

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,养在深闺无人知晓。

天生丽质无法埋没,终被选入宫中侍奉君王。

她回眸一笑千娇百媚,六宫嫔妃都黯然失色。

春寒时节赐浴华清池,温泉水滑洗润如凝脂的肌肤。

侍女搀扶她娇弱无力,这正是初次承受恩宠之时。

云鬓花颜戴着金步摇,芙蓉帐里共度春宵。

只恨春宵太短太阳高挂,从此君王再不早朝。

……(中略)……

七月七日在长生殿,夜半无人时私语盟誓。

在天上愿作比翼双飞的鸟,在地上愿为枝干相连的树。

天地永恒终有尽头,这遗憾却绵绵不绝永无终期。

注释

"汉皇":借汉武帝指唐玄宗,避直接批评当朝。

"凝脂":形容肌肤白嫩润滑,典出《诗经·卫风·硕人》。

"金步摇":唐代贵族妇女头饰,行走时随步摇动。

"比翼鸟":传说中一目一翼的鸟,须雌雄并飞。

"连理枝":不同根而枝干相连的树,象征忠贞爱情。

"长生殿":华清宫内祭神宫殿,暗含求长生意。

创作背景

元和元年(806年),白居易任盩厔县尉时,与友人陈鸿、王质夫同游仙游寺,谈及唐玄宗与杨贵妃旧事而作。安史之乱后,民间对此事多有传说附会,诗人将历史事件与民间传说熔铸为艺术整体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色:采用七言歌行体,前段写实后段写虚,现实与想象交织。

2. 语言艺术:善用对比手法,"回眸一笑"与"六宫粉黛"形成强烈视觉反差。

3. 思想内涵:表面写爱情悲剧,实则暗含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讽喻。

4. 意象运用:"比翼鸟""连理枝"等意象成为后世爱情文学经典符号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《长恨歌》的叙事艺术体现在时空转换的巧妙处理。从"汉皇重色"到"马嵬坡下泥土中",诗人用蒙太奇手法剪辑关键场景。尤其"行宫见月伤心色,夜雨闻铃肠断声"二句,将视觉与听觉意象叠加,构建出立体化的哀伤氛围。这种跳跃式叙事既保持了史诗的宏大格局,又不失抒情诗的细腻感染力。

范文二

诗中对比手法具有深刻的批判性。"春宵苦短日高起"与"惊破霓裳羽衣曲"形成尖锐对照,前句写极乐,后句写惊变。诗人用"渔阳鼙鼓动地来"七个字完成情节突转,这种戏剧性处理揭示出:沉溺享乐的盛世表象下,早已潜伏着致命危机。结尾"此恨绵绵"的慨叹,既是对爱情的哀挽,更是对历史教训的铭记。

关于《长恨歌》的考试重点整理

1. 文学常识:新乐府运动代表作品,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叙事诗之一

2. 重点字词:凝脂(níngzhī)、鼙鼓(pígǔ)、迤逦(yǐlǐ)、萦纡(yíngyū)

3. 艺术手法:赋比兴综合运用,现实与浪漫结合的双重结构

4. 意象系统:长生殿、比翼鸟、连理枝构成的爱情意象群

5. 主题思想:爱情主题与政治讽喻的双重性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:

(1)御宇:__________

(2)粉黛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统治天下

(2)借指宫中嫔妃

二、主旨理解

问:"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"体现了怎样的情感?

答:将自然永恒与人类情感对比,突出遗憾之深长。表面写爱情之恨,深层暗含历史之思。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《长恨歌》与《琵琶行》在抒情方式上有何异同?

答:同属叙事抒情,但《长恨歌》借历史题材抒怀,《琵琶行》通过个人遭遇言志。前者多铺陈渲染,后者重细节白描。

四、句子赏析

题目:赏析"回眸一笑百媚生,六宫粉黛无颜色"的艺术表现力。

答:动态"回眸"与静态"无颜色"形成对比,用夸张手法突出杨贵妃的绝世容姿。"百媚"的量化表达开创了描写美人的新范式。

五、拓展运用

题目:如何理解《长恨歌》"长恨"的多重含义?

答示例:包含爱情不得善终之恨、盛世转瞬即逝之恨、帝王难逃命运之恨三层意蕴。这种"恨"具有历史反思和生命追问的哲学深度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