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全诗> 陆游《临安春雨初霁》原文和鉴赏

陆游《临安春雨初霁》原文和鉴赏

时间:2025-11-24 18:33:37

陆游《临安春雨初霁》原文与鉴赏

南宋诗人陆游的《临安春雨初霁》以细腻笔触描绘雨后初晴的临安春景,暗含对时局的忧思与个人抱负的落寞。本文提供原文、译文、创作背景及多角度鉴赏,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经典七律。

原文

临安春雨初霁

陆游

世味年来薄似纱,谁令骑马客京华。

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。

矮纸斜行闲作草,晴窗细乳戏分茶。

素衣莫起风尘叹,犹及清明可到家。

译文

近年人情淡薄如纱,谁让我骑马作客京城?

在小楼听了一夜春雨,清晨深巷传来卖杏花声。

铺短纸斜写草书消遣,晴窗下细品茶沫浮沉。

不必叹息白衣染风尘,清明前还能赶回故乡。

注释

世味:人情世故的滋味。

京华:指南宋都城临安(今杭州)。

细乳:茶汤上的沫饽,宋代点茶以沫白为佳。

素衣风尘:化用陆机"京洛多风尘,素衣化为缁"句,暗喻官场污浊。

艺术表现:颔联以听觉与视觉意象叠加,形成时空纵深;颈联"闲""戏"二字凸显百无聊赖。

创作背景

淳熙十三年(1186)春,62岁的陆游被召入京任严州知州。此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,主和派当权。诗人赴任途中滞留临安,在春雨初晴时写下此诗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色:首联直抒胸臆,中二联以景寓情,尾联自我宽慰,形成"起承转合"的经典律诗结构。

2. 语言艺术:"薄似纱"的比喻新奇,"听春雨""卖杏花"的白描生动,体现陆游锤炼语言的能力。

3. 思想内涵:表面写闲适生活,实则通过"客京华""风尘叹"等意象,流露对政治现实的失望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颔联历来被誉为"绘声绘影"的典范。"一夜听春雨"的漫长等待与"明朝卖杏花"的突然惊喜,构成时间与空间的蒙太奇。卖花声既是实写临安风物,又暗喻春天易逝、壮志难酬。钱钟书曾指出,这联将杜甫"润物细无声"的春雨意境,转化为江南市井特有的听觉审美。

范文二

尾联的自我解嘲颇具深意。表面说来得及清明返乡,实则暗用"清明"的双关——既指节气,亦喻政治清明。诗人借"素衣"典故,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困境绾合。这种"闲适其表,忧愤其里"的表达方式,正是陆游晚年诗作的典型特征,比直抒悲愤更具艺术张力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文学常识:陆游号放翁,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,此诗属七言律诗。

关键字词:霁(jì,雨雪停止)、矮纸(短纸)、细乳(茶沫)。

意象分析:"春雨""杏花"象征短暂春光,"风尘"隐喻官场污浊。

艺术手法:借景抒情、用典(素衣风尘)、白描。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:

(1)世味年来薄似:__________

(2)晴窗细戏分茶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轻薄的丝织物,比喻人情淡薄

(2)茶汤上浮沫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如何理解"素衣莫起风尘叹"的深层含义?

答案:表面劝慰自己不必担心白衣染尘,实则表达对官场污浊的厌恶,暗含保持高洁品格的决心。

三、句子赏析

题目:赏析"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"的艺术特色。

答案:通过时间推移(夜到朝)和空间转换(楼内到巷外),将听觉与视觉意象自然衔接。"一夜"突出听雨时长,暗示愁思绵长;卖花声打破沉寂,反衬诗人孤独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