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文言文> 【古文】《陈情表》原文及翻译(李密)

【古文】《陈情表》原文及翻译(李密)

时间:2025-11-20 16:03:25

【古文】《陈情表》原文及翻译(李密)

引导语:《陈情表》是西晋李密为辞官奉养祖母而写的奏章,以真挚情感和严密逻辑打动武帝,成为古代散文名篇。本文提供原文、译文及深度解析,帮助读者理解其忠孝两难的艺术表达。

原文

《陈情表》

[西晋]李密

臣密言:臣以险衅,夙遭闵凶。生孩六月,慈父见背;行年四岁,舅夺母志。

祖母刘愍臣孤弱,躬亲抚养。臣少多疾病,九岁不行,零丁孤苦,至于成立。

既无伯叔,终鲜兄弟,门衰祚薄,晚有儿息...

译文

臣李密禀告:我因命运坎坷,早年遭遇不幸。出生六个月父亲去世,四岁时母亲改嫁。

祖母刘氏怜悯我孤弱,亲自抚养。我幼年多病,九岁还不能走路,孤苦伶仃,直到成人。

既没有叔伯,又缺少兄弟,家门衰微福薄,很晚才有子嗣...

注释

险衅(xìn):厄运。闵(mǐn)凶:忧患凶丧之事。

见背:婉指长辈去世。夺母志:强迫母亲改嫁。

愍(mǐn):怜悯。祚(zuò)薄:福分浅薄。

创作背景

公元267年,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。时年祖母96岁,李密44岁,面临忠孝抉择。表文以"孝治天下"为切入点,既守人臣之礼,又全人子之情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艺术:四段递进,先叙身世之悲,次陈奉养之艰,再析忠孝矛盾,终乞圣朝成全。

2. 语言特色:骈散结合,"茕茕孑立"等叠词强化孤苦,"日薄西山"等比喻生动形象。

3. 思想内核:将个人困境升华为"圣朝以孝治天下"的政治伦理实践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《陈情表》最动人处在于情感的真实与策略的智慧。李密不回避"本图宦达"的世俗追求,但更强调"祖母无臣,无以终余年"的生命困境。当"诏书切峻"与"刘病日笃"形成尖锐冲突时,他以"狼狈"自况,既示弱又明志。这种不粉饰、不拔高的表达,反而成就了古代奏章中少有的人性光辉。

范文二

文中"臣无祖母,无以至今日;祖母无臣,无以终余年"的互文句式,构成精妙的伦理闭环。前句回溯养育之恩,后句预见反哺之责,将个体生命体验纳入儒家"报本返始"的孝道体系。这种通过时间维度展开的论证方式,使私人情感获得普遍意义上的道德正当性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1. 关键字词:险衅(xìn)、闵(mǐn)凶、愍(mǐn)、祚(zuò)薄、茕茕(qióng)孑立

2. 文学常识:表文体特征、李密"孝廉"身份、晋武帝"以孝治天下"政策

3. 艺术手法:骈散结合、典故运用(死当结草)、比喻修辞(日薄西山)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:

(1)夙遭闵凶:__________

(2)晚有儿息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早年遭遇不幸

(2)很晚才有子女

二、主旨理解

问:"臣密今年四十有四,祖母今年九十有六"在文中有何作用?

答:通过具体数字强调奉养的紧迫性,用生命倒计时增强情感冲击力,为"愿乞终养"提供事实依据。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比较《陈情表》与诸葛亮《出师表》的抒情方式差异

答案:《出师表》以"鞠躬尽瘁"显忠,《陈情表》以"乌鸟私情"明孝。前者多政治抱负的直抒,后者重家庭伦理的婉诉,皆因处境不同而呈现迥异风格。

四、句子赏析

题目:赏析"茕茕孑立,形影相吊"的表达效果

答:叠词"茕茕"强化孤独感,"形影相吊"的拟人化描写,将抽象孤苦转化为可视画面,成为古代文学描写孤境的经典范式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