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文言文> 【古医】《黄帝内经》原文(节选/全本)

【古医】《黄帝内经》原文(节选/全本)

时间:2025-11-20 16:03:25

【古医】《黄帝内经》原文(节选)与深度解读

《黄帝内经》作为中医理论奠基之作,其哲学思想与医学实践对后世影响深远。本文精选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核心段落,通过原文、译文、注释及多维解析,揭示中医养生智慧。

原文

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(节选)

昔在黄帝,生而神灵,弱而能言,幼而徇齐,长而敦敏,成而登天。

乃问于天师曰:余闻上古之人,春秋皆度百岁,而动作不衰;今时之人,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,时世异耶?人将失之耶?

译文

远古时代的黄帝,生来具有灵性,幼年便能言善辩,少年时思维敏捷,成年后品德敦厚,最终成就圣人之道。

黄帝向岐伯请教:听说上古之人能活过百岁且行动自如;如今之人五十岁就显衰老,是时代不同还是人违背了养生之道?

注释

【神灵】指先天禀赋超凡。"神"强调精神境界,"灵"指感知能力

【徇齐】音xùn qí,迅捷聪慧之意,《史记》作"徇齐速通"

【登天】喻指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,非字面升天

【天师】即岐伯,黄帝医学老师,后世尊为"医家之祖"

创作背景

战国至秦汉时期医学文献汇编,托名黄帝与岐伯对话。当时社会战乱频发,民众健康恶化,医家通过追溯上古理想状态,批判现实养生失序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征:采用问答体展开论述,符合先秦典籍"述而不作"传统

2. 语言特色:四字句为主,兼用长短错落句式,"生而...弱而..."递进式修辞

3. 核心思想:提出"形神统一"观,强调先天禀赋与后天修养的辩证关系

4. 历史价值:确立"治未病"原则,比西方预防医学早两千余年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开篇对黄帝的成长描述实为中医人才观的隐喻。"神灵-能言-徇齐-敦敏-登天"五个阶段,暗合医术修习过程:先具天赋,再习表达,继而精进,终至融会贯通。这种递进式描写,将抽象医学境界具象化,为后文养生论述奠定人格化基础。

范文二

古今寿命对比的设问极具现实批判性。通过"春秋百岁"与"年半百而衰"的强烈反差,揭示文明发展带来的健康悖论。这种历史对照的写作手法,既强化了中医"道法自然"的核心主张,又暗含对战国时期战乱、劳役等社会问题的隐晦批评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1. 关键字词:徇(xùn)齐、敦敏、天师、春秋(指年龄)

2. 文学常识:最早见于《汉书·艺文志》,与《伤寒论》并称中医两大经典

3. 意象解析:"登天"象征医道至高境界,"百岁"代表生命理想状态

4. 哲学思想:天人相应、形神一体、顺应四时等理论源头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:

(1)徇齐:__________

(2)春秋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思维敏捷

(2)指人的年龄

二、主旨理解

问:黄帝"成而登天"在文中象征什么?

答:象征达到医道最高境界,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。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《黄帝内经》与《伤寒论》理论侧重有何不同?

答案:前者侧重养生防病,建立整体医学观;后者专注疾病诊治,开创辨证论治体系。

四、句子赏析

题目:分析"今时之人,年半百而动作皆衰"的批判意义

答:通过古今对比,揭露社会变迁对健康的负面影响,强调养生之道的重要性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