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课文】《秋天的怀念》原文(史铁生)
《秋天的怀念》是史铁生怀念母亲的经典散文,通过细腻笔触展现母子深情与生命哲思。文章以北海菊花为线索,交织愧疚、悔恨与释然,呈现残疾作家对生死与亲情的独特感悟。
原文
《秋天的怀念》
史铁生
双腿瘫痪后,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。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,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;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,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。
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,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。当一切恢复沉寂,她又悄悄地进来,眼边红红的,看着我。
"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,我推着你去走走。"她总是这么说。
……
又是秋天,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。黄色的花淡雅,白色的花高洁,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,泼泼洒洒,秋风中正开得烂漫。
译文
瘫痪后我常因小事发怒,母亲总是默默承受。她多次提议带我去北海看花,我却总拒绝。直到她猝然离世,妹妹推我看菊时,才懂得她未说出口的牵挂。
注释
「雁阵」:北归大雁的队列,反衬作者被困轮椅的绝望。
「眼边红红的」:细节描写,暗示母亲躲着流泪的隐忍。
「泼泼洒洒」:双声叠韵词,既写菊花恣意之态,又隐喻生命应有的张扬。
创作背景
1972年史铁生因腰腿病瘫痪,母亲四处求医积劳成疾。文章写于1981年母亲逝世三年后,北海实为北京地坛公园,文中菊花暗合母亲生前最后心愿。
作品解析
1. 结构:以"菊花"为情感纽带,采用倒叙与留白手法,三次看花邀约形成递进式抒情框架。
2. 语言:白描中见功力,"悄悄""偷偷"等副词重复使用,强化母亲小心翼翼的痛楚。
3. 思想:超越个人苦难叙事,揭示"子欲养而亲不待"的普遍伦理困境。
鉴赏范文
范文一
文章最动人处在于克制的抒情。史铁生写母亲"眼边红红",却不说她如何哭泣;写自己摔东西,却不直抒悔恨。这种留白反而让愧疚感穿透纸背。当紫红色菊花最终出现时,所有压抑的情感在色彩爆炸中得到救赎,这正是现代散文"以景截情"的典范。
范文二
文中存在双重秋天意象:瘫痪时的秋天充满死亡隐喻,而看菊时的秋天却焕发生机。这种对立揭示出史铁生的生死观——母亲的逝去教会他,苦难不是生命的全部。菊花的热烈实为对"好好活"的终极诠释,将个人记忆升华为普世生命启示。
考试重点整理
1. 字词:瘫痪(tān huàn)、暴怒无常、沉寂(chén jì)
2. 手法:细节描写(母亲躲哭)、象征(菊花)、反衬(雁阵与轮椅)
3. 主题:探讨残疾困境中的亲情救赎与生命尊严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一、词语解释
题目:解释"泼泼洒洒"在文中的表达效果
答案:既描绘菊花盛开时肆意奔放的形态,又暗示生命应当自由绽放的哲理,双关手法增强感染力。
二、主旨理解
题目:分析"好好活"在全文中的核心意义
答案:这是母亲未竟的嘱咐,也是儿子领悟的生命真谛——不仅要活着,更要超越苦难活出尊严。三个字凝聚中国式亲情最朴素的智慧。
三、句子赏析
题目:赏析"她又悄悄地进来,眼边红红的,看着我"
答案:通过"悄悄""红红的"等细节,展现母亲强忍悲痛维护儿子尊严的复杂心理,以最简练的笔墨塑造出典型中国母亲形象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