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文言文> 【古医】《黄帝内经》原文(节选)

【古医】《黄帝内经》原文(节选)

时间:2025-11-20 16:03:31

【古医】《黄帝内经》原文(节选)

《黄帝内经》作为中医理论奠基之作,其节选内容展现了古代医学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深刻阐释。本文将通过原文、译文及多维解析,揭示其中蕴含的生命观与治疗智慧。

原文

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节选

春三月,此谓发陈。

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。

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。

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。

译文

春季三个月,是推陈出新的时节。

天地之气共同升发,万物因此繁荣。

入夜方睡清晨即起,在庭院中漫步。

披散头发放松身体,让情志自然生发。

注释

【发陈】fā chén 指冬季积蓄的能量在春季向外发散。

【广步】缓步行走,强调步履从容。

【被发】"被"通"披",古代养生家认为散发可疏泄阳气。

艺术表现:通过"天地俱生"的宏阔视角与"广步于庭"的具象描写,形成天人相应的意境。

创作背景

战国至秦汉时期,医家将阴阳五行学说与临床经验结合。该篇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,反映当时对自然规律与人体关系的系统性认知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征:以四季为纲,每段遵循"天象-人事"的论述模式。

2. 语言特色:善用对仗短句,如"夜卧早起"与"广步于庭"形成行为对照。

3. 思想内核:提出"顺时养生"的治疗哲学,强调预防优于治疗。

4. 艺术价值:用"被发缓形"等生活细节传递抽象医学理论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这段经文以十六字构建完整的养生图谱。"春三月"的时间界定,体现古人精准的物候观察;"发陈"二字凝练揭示新陈代谢规律。最精妙处在于将宇宙运行(天地俱生)与个体行为(广步于庭)通过"以"字建立因果链,暗含"人法自然"的深层哲思。披发缓形的描写,堪称中医形象化表达的典范。

范文二

文本表面指导起居作息,实则构建中医时间医学框架。"夜卧早起"与现代医学研究的春季昼夜节律变化惊人吻合,显示古人实证精神。"使志生"三字点明情志调节在养生中的核心地位,其中"生"字双关生理机能与心理状态的协同发展。这种整体观对当代预防医学仍有启示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重点字词:发陈(fā chén)、广步、被(pī)发

文学常识: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,分《素问》《灵枢》两部

知识要点:四时养生原则、治未病思想

意象解析:"万物以荣"象征生命力的勃发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:

(1)发陈:春季阳气升发、推陈出新的状态

(2)被发:披散头发

二、主旨理解

问:本文段反映了怎样的养生观?

答:主张顺应自然节律调整起居,通过形体放松促进情志调达,体现"天人相应"的整体医学观。

三、句子赏析

问:分析"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"的写作手法。

答:运用互文见义手法,"天地"与"万物"形成空间对应,"俱生"与"以荣"构成因果链条,八个字完整呈现生态系统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