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全诗> 李白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原文和鉴赏

李白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原文和鉴赏

时间:2025-08-16 09:30:02

李白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原文和鉴赏

本文解析李白名篇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,涵盖原文、译文、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分析,助读者深入理解诗中豪放与忧思交织的独特意境。

原文

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

唐·李白

弃我去者,昨日之日不可留;

乱我心者,今日之日多烦忧。

长风万里送秋雁,对此可以酣高楼。

蓬莱文章建安骨,中间小谢又清发。

俱怀逸兴壮思飞,欲上青天揽明月。

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杯消愁愁更愁。

人生在世不称意,明朝散发弄扁舟。

译文

离我远去的昨日时光已无法挽留,

扰乱心绪的今日时光更添烦忧。

长风吹送秋雁飞越万里,面对此景正可畅饮高楼。

你的文章如蓬莱仙山般华美,兼具建安风骨,

我的诗风恰似谢朓清新秀发。

我们都怀着超逸兴致壮志凌云,想要飞上青天摘取明月。

抽刀斩水水流更急,举杯消愁愁绪更深。

人生在世若不能称心如意,不如明朝披发驾舟漂流。

注释

"蓬莱文章":蓬莱指仙山,喻李云文章如仙境华章。

"建安骨":指汉末建安时期刚健遒劲的文风。

"小谢":南朝诗人谢朓,李白自比其清新诗风。

"抽刀断水":化用《世说新语》典故,喻愁绪难解。

"散发弄扁舟":用范蠡泛舟典故,表达隐逸之志。

创作背景

天宝十二载秋,李白在宣州谢朓楼为族叔李云饯别。时值安史之乱前夕,诗人政治失意,壮志难酬。谢朓楼作为南朝文豪遗迹,更触发其历史沧桑感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色:开篇直抒胸臆,中间转入酬唱,结尾复归悲慨,形成情感跌宕。

2. 语言艺术:善用夸张比喻,"长风万里""上青天揽月"体现浪漫主义特质。

3. 思想内涵:表面豪放旷达,深层蕴含对现实困境的清醒认知。

4. 艺术手法:历史典故与自然意象交融,形成时空交错的审美效果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诗中"抽刀断水"的意象堪称神来之笔。李白将抽象愁绪具象化为奔流之水,又以"抽刀"这一激烈动作表现抗争意识,最终"水更流"的结局揭示人生困境的永恒性。这种矛盾修辞既展现诗人的豪侠气概,又暗含存在主义式的生命体悟,构成诗歌最震撼人心的艺术张力。

范文二

饯别主题在李白笔下突破常规。诗人不写离情别绪,转而抒写对文学理想的追求。"俱怀逸兴壮思飞"二句,通过夸张的飞天想象,将文人雅集升华为精神遨游。这种处理既延续了建安文人"雅好慷慨"的传统,又注入盛唐特有的恢弘气度,展现李白对离别题材的创造性转化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1. 关键字词:酣(hān)高楼、蓬莱(péng lái)、清发(fā)、扁(piān)舟

2. 文学常识:建安风骨、大小谢并称、李白诗歌分期

3. 艺术手法:夸张、用典、意象叠加

4. 思想情感:豪放中的忧愤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简答题

1. 问:"抽刀断水水更流"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?

答:比喻与夸张相结合,将愁绪比作流水,用不可能的动作表现抗争意志。

解析:此句体现李白化抽象为具象的功力,矛盾修辞强化情感表达。

2. 问:"蓬莱文章建安骨"涉及哪些文学传统?

答:蓬莱指仙境文学传统,建安骨指汉末刚健文风,小谢指南朝山水诗传统。

解析:诗人通过文学史典故,构建了跨越时空的文人对话空间。

3. 问:结尾"散发弄扁舟"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?

答:既表现隐逸之志,又暗含政治失意的无奈,是李白"儒道互补"思想的体现。

解析:需结合李白生平理解其表面洒脱下的深层苦闷。

二、选择题

1. "小谢"在诗中指:

A. 谢灵运

B. 谢朓

C. 谢安

D. 谢玄

答案:B

解析:文学史有"大谢"谢灵运、"小谢"谢朓的固定称谓。

2. 下列哪项不是本诗的艺术特色:

A. 历史典故堆砌

B. 浪漫主义想象

C. 矛盾修辞运用

D. 时空交错结构

答案:A

解析:诗中典故均为有机运用,非简单堆砌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