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全诗> 张载《西铭》原文和鉴赏

张载《西铭》原文和鉴赏

时间:2025-08-14 10:30:02

张载《西铭》原文和鉴赏

北宋理学家张载的《西铭》是儒家经典《正蒙》的压卷之作,以"民胞物与"思想为核心,构建了天人合一的宇宙伦理观。本文完整呈现原文、白话译文及逐句注释,并附创作背景、作品解析与鉴赏范文,为理解宋代理学思想提供重要文本依据。

《西铭》原文

北宋·张载

乾称父,坤称母;予兹藐焉,乃混然中处。

故天地之塞,吾其体;天地之帅,吾其性。

民吾同胞,物吾与也。

大君者,吾父母宗子;其大臣,宗子之家相也。

尊高年,所以长其长;慈孤弱,所以幼其幼。

圣其合德,贤其秀也。

凡天下疲癃残疾、惸独鳏寡,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。

于时保之,子之翼也;乐且不忧,纯乎孝者也。

白话译文

天是父亲,地是母亲;渺小的我,处于天地之间。

充塞天地的气构成我的身体,统帅天地的精神形成我的本性。

人民是我的同胞,万物是我的伙伴。

君主是我父母的嫡长子,大臣是嫡长子的管家。

尊敬长者如同尊敬自己的长辈,爱护幼弱如同爱护自己的子女。

圣人是与天地德性相合者,贤人是天地灵秀的体现。

天下所有病弱残疾、孤独鳏寡之人,都是我们受苦无告的兄弟。

时刻守护这种情怀,是子女对父母的敬奉;保持快乐无忧,才是纯粹的孝道。

注释

【乾称父】乾为《周易》首卦,象征天;古人以天为父。

【坤称母】坤为《周易》第二卦,象征地;古人以地为母。

【藐(miǎo)】微小。张载自谦语,强调人在宇宙中的位置。

【混然中处】指人禀受天地之气而居于宇宙中心。

【天地之塞】塞,充塞。指构成万物的气,语出《孟子》。

【民胞物与】张载核心思想,视民为同胞,视物为同类。

【颠连】困苦。指弱势群体生活艰难的状态。

创作背景

张载生活于北宋中期,当时佛道思想盛行,儒学面临挑战。他在陕西横渠讲学期间,为重建儒家宇宙论和伦理观而作《正蒙》,《西铭》原为其中《乾称篇》首段。程颢见后称"孟子之后未之见",遂单独抄出题名《西铭》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点:以宇宙论开篇,由天道推及人伦,形成"天人一气-民胞物与-孝道实践"的逻辑链条。

2. 语言艺术:运用家族伦理比喻(天地父母、君臣兄弟),将抽象哲理形象化。

3. 思想创新:突破传统"亲亲"局限,提出普遍关爱思想,为理学"仁学"开辟新境。

4. 修辞手法:多用排比(尊高年...慈孤弱)、对仗(天地之塞...天地之帅),增强说理气势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《西铭》最显著的思想价值在于突破血缘伦理的局限。张载将宇宙视为大家庭,用"气本论"消解人与物的界限,使"仁爱"获得形而上学依据。文中"疲癃残疾"者与"大君"同属天地之子,这种平等观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尤为可贵。程颐评价其"明理一而分殊",正是肯定其既坚持儒家差等之爱,又拓展出普遍关怀的维度。

范文二

从文学角度看,《西铭》堪称哲理散文典范。开篇"乾称父,坤称母"六字,以《周易》意象构建宏大叙事框架;"民胞物与"四字凝练如诗,成为宋代理学的精神标识。张载善用递进式论证:先确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,再推导社会责任,最后归于"乐且不忧"的道德境界。这种由天道到人道的写作范式,直接影响后世《太极图说》等理学文献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1. 关键字词:藐(miǎo)、塞(sè)、惸(qióng)、鳏(guān)、酹(lèi)

2. 文学常识:《西铭》原名《订顽》,与《东铭》合称"二铭";收入《正蒙·乾称篇》

3. 核心思想:气本论、民胞物与、理一分殊

4. 意象体系:乾坤(宇宙)、宗子(君主)、颠连者(弱势群体)

5. 后世评价:朱熹将其与《大学》《中庸》并列,王夫之称"张子之学,无非《易》也"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简答题

1. 问:"天地之塞,吾其体"体现了怎样的哲学观?

答:体现气本论思想,认为人与万物同由气构成,具有物质统一性。

解析:张载继承《孟子》"浩然之气"说,为儒家伦理建立宇宙论基础。

2. 问:如何理解"大君者,吾父母宗子"的政治伦理?

答:将君主视为天地长子,强调其应承担家族长子的道德责任。

解析:用宗法制度比喻政治关系,体现宋代"与士大夫共治天下"的思想。

3. 问:文中"乐且不忧"与儒家"忧患意识"是否矛盾?

答:不矛盾。此乐指道德自足之乐,是超越个人得失的宇宙情怀。

解析:程颢解为"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",正是对这种境界的诠释。

二、选择题

1. "惸独鳏寡"中"惸"的正确读音和意思是:

A. qióng 孤独

B. jūn 贫困

C. xún 忧伤

D. qīng 疾病

答案:A

解析:出自《诗经·小雅》"哿矣富人,哀此惸独",朱熹注"惸,无兄弟也"。

2. 下列哪项不是《西铭》的思想来源:

A. 《周易》的宇宙观

B. 《孟子》的性善论

C. 《老子》的无为说

D. 《礼记》的孝道观

答案:C

解析:张载明确反对道家思想,曾言"知虚空即气,则无无"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