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全诗> 陆九渊《读书》原文和鉴赏

陆九渊《读书》原文和鉴赏

时间:2025-08-14 10:45:01

陆九渊《读书》原文和鉴赏

陆九渊的《读书》一诗,以简练的语言道出读书治学的真谛,强调心性修养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。本文将从原文、译文、注释、创作背景、作品解析、鉴赏范文及考试重点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,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经典诗作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。

原文

《读书》

宋·陆九渊

读书切戒在慌忙,

涵泳工夫兴味长。

未晓不妨权放过,

切身须要急思量。

译文

读书最忌讳的是匆忙急躁,

深入体会才能领略长久趣味。

不理解的地方不妨暂且放下,

关乎自身修养的要立即思考。

注释

"切戒在慌忙":切,务必;戒,避免;慌忙,急躁。

"涵泳工夫":涵泳,沉浸体会;工夫,功夫。

"权放过":权,暂且;放过,搁置。

"切身":与自身修养相关。

艺术表现:运用对比手法,强调读书当从容不迫。

创作背景

陆九渊生活于南宋理学兴盛时期,作为心学代表人物,他反对朱熹"格物致知"的繁琐方法,主张"发明本心"。此诗作于讲学期间,体现了其"尊德性"的治学主张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点:四句递进,先破后立,层次分明。

2. 语言特色:平实自然,多用口语化表达。

3. 思想内涵:强调读书贵在体悟,反对死记硬背。

4. 艺术手法:对比"慌忙"与"涵泳",突出主旨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陆九渊《读书》展现了心学特有的治学观。首句直指时弊,批评当时读书人急功近利的心态。"涵泳"二字尤为精当,既形象又深刻,暗示读书如鱼游水,需全身心沉浸。后两句提出具体方法:对疑难不必钻牛角尖,但对关乎心性修养的内容必须深思。这种区分彰显了陆氏"六经注我"的学术主张。

范文二

这首诗体现了陆九渊教育思想的精髓。全诗仅28字,却包含完整的读书方法论。首联对比鲜明,用"慌忙"与"涵泳"形成强烈反差。尾联的处理极具智慧:既不强求全盘理解,又强调选择性深入。这种辩证思维反映了心学"简易直截"的特质,对现代人的阅读方式仍有重要启示。

关于《读书》的考试重点整理

1. 重点字词:涵泳(hán yǒng)、权(quán)

2. 文学常识:陆九渊为南宋心学代表人物

3. 知识要点:诗中体现的"发明本心"思想

4. 意象意境:以"涵泳"喻读书的沉浸状态

5. 艺术手法:对比与递进相结合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简答题

1、问:诗中"涵泳工夫"体现了怎样的读书态度?

答:体现了沉浸体会、不急不躁的读书态度。

解析:"涵泳"本指水中潜游,此处比喻深入领会。

2、问:"未晓不妨权放过"反映了什么读书方法?

答:反映了选择性阅读的方法,不必强求立即理解所有内容。

解析:这与陆九渊"发明本心"的学术主张一致。

3、问: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治学理念?

答:表达了读书重在体悟、贵在养心的治学理念。

解析:体现了心学强调主体性的特点。

二、选择题

1、"权"在"未晓不妨权放过"中的意思是:

A. 权力

B. 权衡

C. 暂且

D. 权变

答案:C

解析:此处"权"作副词,表示暂时、姑且。

2、诗中"切身须要急思量"强调的重点是:

A. 知识积累

B. 心性修养

C. 应试技巧

D. 记忆方法

答案:B

解析:"切身"指与自身修养相关的内容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