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全诗> 王维《使至塞上》原文解析与考试重点

王维《使至塞上》原文解析与考试重点

时间:2025-08-13 11:15:01

王维《使至塞上》原文解析与考试重点

王维的《使至塞上》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,描绘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所见所感,展现了雄浑壮阔的边塞风光和诗人孤寂惆怅的情怀。本文将深入解析诗歌原文、创作背景、艺术特色及考试重点,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首经典作品。

《使至塞上》

唐·王维

单车欲问边,属国过居延。

征蓬出汉塞,归雁入胡天。

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

萧关逢候骑,都护在燕然。

译文

轻车简从前往边塞慰问将士,经过居延属国一路向前。

像随风飘飞的蓬草离开汉地,似北归的大雁飞入胡天。

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,黄河边上落日浑圆壮阔。

在萧关遇见侦察的骑兵,得知主帅正在燕然前线。

注释

单车:轻车简从。问边:慰问边关将士。

属国:附属国。居延:汉代地名,在今甘肃张掖西北。

征蓬:随风飘飞的蓬草,比喻漂泊的旅人。

归雁:北归的大雁。胡天: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。

孤烟直:古代边塞烽火台燃起的狼烟笔直上升。

长河:黄河。萧关:古关名,在今宁夏固原东南。

候骑:侦察骑兵。都护:边关统帅。燕然:山名,代指前线。

创作背景

开元二十五年(737年),王维奉命出使河西节度使幕府,慰问战胜吐蕃的将士。此行正值诗人政治失意时期,诗中既展现了边塞壮景,又暗含孤寂之情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:前四句写行程,后四句写边景,层次分明。

2. 语言:凝练传神,"直""圆"二字尤见炼字功力。

3. 意象:征蓬、归雁、孤烟、落日等意象富有边塞特色。

4. 情感:表面写景,实则抒发了诗人漂泊无依的惆怅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王维的边塞诗以画入诗,《使至塞上》最显著的特点是画面感极强。"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"一联历来为人称道,诗人用简练的线条勾勒出边塞特有的壮美景象。直上的孤烟与圆形的落日形成几何图形的对比,大漠的广袤与长河的绵延构成空间的开阔感。这种构图方式明显受到画家视角的影响,体现了王维"诗中有画"的艺术特色。

范文二

诗中"征蓬出汉塞,归雁入胡天"暗含深意。诗人以"征蓬"自比,暗示自己如同无根的蓬草被迫出塞;而北归的大雁更反衬出诗人的漂泊无依。这种物我交融的写法,既描绘了边塞风光,又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。王维将个人情感不着痕迹地融入景物描写,体现了盛唐诗人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方式。

关于《使至塞上》的考试重点整理

1. 字词读音:属(zhǔ)国、征蓬(péng)、萧(xiāo)关

2. 文学常识:王维诗画合一的艺术特色,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

3. 名句赏析:"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"的艺术表现力

4. 意象分析:征蓬、归雁、孤烟、落日的象征意义

5. 情感主旨:表面写景,实则抒发孤寂之情的含蓄表达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简答题(3道)

1、问:"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"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?

答:运用了白描手法和对比手法。"直"与"圆"形成几何图形的对比,大漠与长河构成空间对比。

解析:这两句诗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,通过简练的线条勾勒出壮阔的边塞景象。

2、问:诗中"征蓬""归雁"两个意象有何深意?

答:"征蓬"象征诗人漂泊无依的处境,"归雁"反衬诗人有家难归的惆怅。

解析:诗人借物喻己,含蓄地表达出使边塞的孤寂心情。

3、问: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?

答:既展现了边塞壮美风光,又暗含诗人政治失意、漂泊无依的孤寂之情。

解析:王维将个人情感融入景物描写,体现了盛唐诗人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方式。

二、选择题(2道)

1、"属国过居延"中"属国"的正确解释是:

A. 少数民族地区

B. 附属国

C. 边关要塞

D. 行政区域

答案:B

解析:属国指汉代的附属国,居延是汉代地名。

2、"大漠孤烟直"中的"孤烟"指的是:

A. 农家炊烟

B. 烽火台狼烟

C. 沙尘暴

D. 龙卷风

答案:B

解析:古代边塞烽火台燃起的报警狼烟笔直上升,是边塞特有景象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