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维《使至塞上》原文与赏析
《使至塞上》是唐代诗人王维边塞诗的代表作,描绘了出使边塞的壮阔景象与孤寂心境,展现了盛唐边塞诗的雄浑气象。
原文
使至塞上
唐·王维
单车欲问边,属国过居延。
征蓬出汉塞,归雁入胡天。
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
萧关逢候骑,都护在燕然。
译文
轻车简从前往边关慰问,途经属国已过居延。
像飘飞的蓬草越过汉地边塞,似归雁飞入胡人领空。
浩瀚沙漠中烽烟笔直上升,黄河尽头夕阳正圆。
在萧关遇到侦察骑兵,得知主帅正在前线。
注释
【单车】轻车简从。问边:慰问边关将士。
【属国】典属国的简称,代指使臣身份。
【征蓬】飘飞的蓬草,喻漂泊无定。
【孤烟】烽火台报警的狼烟。
【萧关】古关名,在今宁夏固原。
【都护】边疆最高统帅,此处指崔希逸。
创作背景
开元二十五年(737年),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,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奉旨出塞宣慰。此诗即作于赴边途中,时年王维36岁。
作品解析
1. 结构布局:前四句叙事写行程,后四句写景抒怀,转承自然。
2. 意象运用:"征蓬""归雁"暗示漂泊,"孤烟""落日"强化苍茫。
3. 艺术特色:白描手法勾勒边塞风光,对仗工整而气象雄浑。
4. 情感表达:既有使命在身的豪情,又暗含孤寂之思。
鉴赏范文
范文一
诗中"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"一联堪称千古绝唱。诗人用几何线条般的笔触,将垂直的狼烟与水平的黄河、圆形的落日构成空间交响曲。这种简约到极致的构图,既符合塞外地理特征,又暗含诗人孤寂心境。直线与曲线的对比,静态与动态的交织,创造出震撼人心的艺术张力。
范文二
王维以画家的眼光捕捉边塞景象,全诗犹如展开的画卷。从"单车"启程到"逢候骑"收束,空间转换自然流畅。尤其"征蓬""归雁"的意象选择,既写实又象征,暗示使者如飘蓬般孤独,又似候鸟遵循使命。这种物我交融的写法,体现盛唐边塞诗特有的壮美与苍凉并存的审美特质。
考试重点整理
1. 文学常识:五言律诗,边塞诗代表,作于开元盛世
2. 关键字词:属国(zhǔ guó)、征蓬(zhēng péng)、都护(dū hù)
3. 艺术手法:白描、对仗、意象叠加
4. 思想情感:报国豪情与羁旅之思的矛盾统一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一、词语解释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:
(1)问边:__________
(2)候骑:__________
答案:
(1)慰问边关将士
(2)侦察骑兵
二、主旨理解
题目:"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"展现怎样的意境?
答案:通过直线与曲线的几何构图,展现塞外苍茫壮阔的景象,既体现边塞雄浑气象,又暗含诗人孤寂心境。
三、比较鉴赏
题目:比较王维《使至塞上》与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的写景特色
答案:王诗以简约白描见长,注重空间构图;岑诗善用夸张比喻,突出色彩对比。前者冷静客观,后者热烈奔放。
四、句子赏析
题目:赏析"征蓬出汉塞,归雁入胡天"的艺术表现
答案:用漂泊的蓬草与南归的大雁构成对仗,既实写出使行程,又暗喻使者孤独漂泊的命运,物我相融,含蓄深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