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全诗> 《乐可金银花露》原文及赏析

《乐可金银花露》原文及赏析

时间:2025-09-02 11:00:02

《乐可金银花露》原文及赏析

《乐可金银花露》是清代诗人张维屏的一首田园诗,描绘了乡村夏日采撷金银花的闲适场景,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劳动之乐。本文将通过原文、译文、注释及鉴赏,解析其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。

原文

《乐可金银花露》

清·张维屏

乐可金银花满架,

朝朝采撷露华新。

不辞辛苦盈筐篚,

留得清香伴四邻。

译文

金银花攀满藤架令人欣喜,

每日清晨采摘沾露的新鲜花朵。

不惧辛劳将竹筐装满,

愿将清香赠予邻里共享。

注释

乐可:令人愉悦。"可"为古汉语中表赞许的助词。

露华:露水光泽,典出李白"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"。

筐篚(fěi):竹编容器,篚特指浅筐,此处叠用强调收获丰盈。

四邻:化用《诗经·小雅》"以燕乐嘉宾,以乐我四邻"的邻里和睦意象。

创作背景

道光十六年(1836年),张维屏辞官归隐广州花埭,筑听松园著书授徒。此诗作于初夏金银花盛开时,延续了其"田家诗"的创作传统,融陶渊明田园诗与岭南风物于一体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征:采用七绝体式,起承转合分明。前两句写景,后两句抒情,符合"前半景象,后半人事"的田园诗范式。

2. 语言艺术:"满架""朝朝"等叠词强化画面感,"盈""留"等动词凝练有力。尾句"清香"通感手法,将视觉转为嗅觉记忆。

3. 思想内涵:通过日常劳动场景,体现"独乐不如众乐"的儒家伦理观,与范成大《四时田园杂兴》精神一脉相承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诗作以金银花为媒介,构建了人与自然、个体与群体的双重和谐。首句"满架"展现蓬勃生命力,次句"露华新"暗含珍惜光阴之意。后两句由物及人,"盈筐篚"的劳动收获升华为"伴四邻"的精神共享,这种由实入虚的笔法,正是中国传统田园诗的精髓所在。

范文二

张维屏此诗最妙处在平淡中见深意。看似寻常的采花场景,通过"朝朝"的时间累积与"四邻"的空间拓展,形成微观与宏观的呼应。清代学者梁廷枏评其诗"得陶韦之骨,见杜韩之神",此诗正体现了这种特质——既有陶渊明的自然真趣,又具杜甫关注民生的胸怀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文学常识:张维屏为"岭南三大家"之一,主张"诗以道性情";金银花在古诗中常象征纯洁友谊。

意象分析:"露华"既指晨露,也喻指短暂而美好的事物;"清香"双关自然气息与品德芬芳。

艺术手法:白描手法(前三句)与卒章显志(末句)的结合;"乐可"倒装句式强化情感。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:

(1)乐可:__________

(2)露华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令人愉悦

(2)沾露的花朵

二、主旨理解

问:诗中"不辞辛苦盈筐篚"反映了怎样的劳动态度?

答:体现了勤劳坚韧的品质和收获的喜悦,暗含"一分耕耘一分收获"的哲理。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比较本诗与王维《山居秋暝》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

答案:同:都表现归隐生活的惬意。异:王诗侧重个人心灵超脱,张诗强调邻里分享,更具现实关怀。

四、句子赏析

题目:赏析"留得清香伴四邻"的妙处

答:化虚为实将品德物化为花香,"伴"字拟人化处理,使抽象的情谊具象可感,升华了诗境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