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村晚》原文翻译及赏析(雷震古诗)
《村晚》是宋代诗人雷震的一首田园诗,描绘了乡村傍晚的宁静与恬淡。诗中通过对牧童、短笛、池塘等意象的刻画,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自然和谐。本文将提供原文、译文、注释、创作背景及深入赏析,帮助读者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与思想内涵。
原文
《村晚》
雷震
草满池塘水满陂,
山衔落日浸寒漪。
牧童归去横牛背,
短笛无腔信口吹。
译文
池塘边长满了青草,池水涨满了堤岸。
远山衔着落日,倒映在微凉的水波中。
牧童横坐在牛背上回家,
短笛无腔无调,信口吹奏。
注释
草满池塘水满陂:陂(bēi),池塘的堤岸。此句描绘了池塘边草木丰茂、水波荡漾的景象。
山衔落日浸寒漪:漪(yī),水波纹。此句写夕阳西下,山影倒映在微凉的水波中。
牧童归去横牛背:横,随意地坐着。此句表现牧童悠闲归家的姿态。
短笛无腔信口吹:无腔,无固定曲调。此句突出牧童天真烂漫、自由自在的情态。
创作背景
雷震是南宋诗人,生平事迹不详。此诗作于南宋时期,当时社会动荡,但乡村生活仍保持相对宁静。诗人通过对乡村傍晚的描绘,表达了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向往。
作品解析
1. 结构:全诗四句,前两句写景,后两句写人,层次分明。
2. 语言:用词简练,意象生动,如“草满”“水满”展现乡村的生机。
3. 思想:通过牧童的形象,表达了对自由、无拘无束生活的赞美。
4. 艺术特色:以白描手法勾勒画面,语言质朴,意境悠远。
鉴赏范文
范文一
《村晚》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乡村傍晚图。前两句写景,池塘、青草、山峦、落日构成宁静的画面;后两句写人,牧童横坐牛背、信口吹笛,生动展现了乡村生活的闲适与自由。诗人通过牧童的形象,表达了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向往,语言质朴,意境深远。
范文二
雷震的《村晚》是一首充满田园风情的诗作。诗中“草满池塘水满陂”一句,以叠词“满”字突出乡村的丰饶与生机;“山衔落日浸寒漪”则通过拟人手法,赋予山峦以生命,营造出静谧的氛围。后两句中牧童的形象尤为传神,其无拘无束的笛声,正是诗人内心对自由生活的渴望。
关于《村晚》的考试重点整理
1. 重点字词与读音:陂(bēi)、漪(yī)、横(héng)。
2. 文学常识:雷震为南宋诗人,诗风质朴自然。
3. 意象意境:池塘、落日、牧童、短笛等意象,共同构成宁静恬淡的意境。
4. 知识全解:诗中“无腔信口吹”体现了牧童的天真与自由,是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。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一、词语解释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:
(1)横:__________
(2)漪:__________
答案:
(1)随意地坐着
(2)水波纹
解析:需结合诗句理解词义,不可脱离语境。
二、主旨理解
题目:《村晚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?
答案: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无拘束状态的赞美。
解析:通过牧童的形象和乡村傍晚的景色,诗人传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。
三、句子赏析
题目:赏析“牧童归去横牛背,短笛无腔信口吹”的艺术特色。
答案:这两句以白描手法刻画牧童形象,语言简练,生动传神。“横牛背”表现其悠闲姿态,“无腔信口吹”突出其天真烂漫,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自由与和谐。
解析:诗人通过细节描写,将牧童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,富有生活气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