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帐中香》原文及赏析
《帐中香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婉约词代表作,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闺中焚香的雅致场景,暗含相思之情。本文提供原文、译文、注释及深度解析,帮助读者领略李清照词作的艺术魅力。
原文
《帐中香》·李清照
瑞脑销金兽,
香残篆字浮。
玉枕纱厨,
半夜凉初透。
东篱把酒黄昏后,
有暗香盈袖。
莫道不销魂,
帘卷西风,
人比黄花瘦。
译文
瑞脑香在铜兽炉中缓缓燃烧,
香灰上残留的篆字花纹渐渐消散。
玉枕和纱帐中,
夜半的凉意悄然渗透。
黄昏时在东篱边饮酒,
衣袖间萦绕着幽幽暗香。
不要说这情景不令人魂牵梦萦,
西风卷起帘幕时,
人比那秋日的菊花还要消瘦。
注释
【瑞脑销金兽】瑞脑:龙脑香,名贵香料;金兽:兽形铜香炉。以香料燃烧暗喻时光流逝。
【篆字浮】香灰上印有篆体字纹,焚香习俗的细节描写,体现宋代文人雅趣。
【黄花瘦】菊花象征高洁,以花喻人,突出因相思而形销骨立的形象。
创作背景
此词作于李清照婚后独居时期。丈夫赵明诚外出为官,词人借闺中焚香、饮酒赏菊等生活片段,抒写孤寂与思念。北宋末年社会动荡,文人多寄情于日常琐事,李清照将个人情感与时代氛围融为一体。
作品解析
1. 结构:上阕写闺房焚香之景,下阕转写黄昏独饮,末三句直抒胸臆,形成由景入情的递进。
2. 语言:善用“销”“透”“瘦”等字,以触觉与视觉的通感强化情感张力。
3. 思想:通过物象的细微变化投射内心世界,展现婉约词“含蓄深沉”的特质。
4. 艺术特色:化用陶渊明“东篱”典故,将个人愁思与隐逸文化结合,拓展意境深度。
鉴赏范文
范文一
“人比黄花瘦”五字堪称词眼。李清照以菊花自况,既符合重阳时令,又暗含“宁可枝头抱香死”的孤高。西风卷帘的动态与人物消瘦的静态形成对比,使愁绪具象可感。这种以物写人的手法,比直抒胸臆更显婉转深刻。
范文二
词中香意象的运用独具匠心。从瑞脑焚香到暗香盈袖,再到西风送凉,嗅觉、触觉的多重感官交织,构建出立体愁境。尤其“香残篆字浮”一句,借香灰的残迹暗示欢聚难再,体现李清照“以微见著”的笔力。
关于《帐中香》的考试重点整理
1. 文学常识:李清照号易安居士,婉约派代表,与辛弃疾并称“济南二安”。
2. 关键字词:瑞脑(ruì nǎo)、金兽(jīn shòu)、篆字(zhuàn zì)、销魂(xiāo hún)。
3. 意象分析:黄花象征坚贞与迟暮,西风暗示萧瑟,香炉代表闺阁雅趣。
4. 艺术手法:白描、比喻、用典(东篱出自陶渊明《饮酒》)。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一、词语解释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词中的意思:
(1)销魂:__________
(2)透:__________
答案:
(1)形容极度悲伤或欢乐
(2)渗透,此处指凉意侵袭
二、主旨理解
问:“人比黄花瘦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?
答:通过人与菊花的对比,抒发因思念而憔悴的深切愁绪,展现婉约词“欲说还休”的抒情特色。
三、句子赏析
题目:分析“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”的艺术效果。
答:以风吹帘动引出人物形象,画面感强烈;“瘦”字将抽象情感具象化,与李清照《醉花阴》中“瘦”字用法形成互文。
四、比较鉴赏
题目:比较李清照《帐中香》与温庭筠《菩萨蛮》中“香”意象的异同。
答:李词以香写愁,侧重个人情感;温词以香衬艳,多写闺阁风貌。二者均体现晚唐至宋词对感官描写的重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