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全诗> 司马迁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原文及赏析

司马迁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原文及赏析

时间:2025-09-02 09:00:03

司马迁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原文及赏析

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是司马迁《史记》中的名篇,通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的事迹,展现了二人以国家利益为重、摒弃私怨的胸襟。文章以完璧归赵、渑池会盟、负荆请罪三大事件为主线,塑造了智勇双全的蔺相如与勇于改过的廉颇形象。

原文

廉颇蔺相如列传(节选)

司马迁

廉颇者,赵之良将也。赵惠文王十六年,廉颇为赵将,伐齐,大破之,取阳晋,拜为上卿,以勇气闻于诸侯。

蔺相如者,赵人也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。

......

相如曰:"夫以秦王之威,而相如廷叱之,辱其群臣。相如虽驽,独畏廉将军哉?顾吾念之,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,徒以吾两人在也。今两虎共斗,其势不俱生。吾所以为此者,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。"

译文

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。赵惠文王十六年,廉颇担任赵将,攻打齐国,大败齐军,夺取阳晋,被任命为上卿,凭借勇猛善战闻名于诸侯。

蔺相如是赵国人,担任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。

......

蔺相如说:"凭秦王那样的威风,我尚且敢在朝廷上呵斥他,羞辱他的大臣们。我蔺相如虽然无能,难道会怕廉将军吗?但我想到,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,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。如今两虎相斗,势必不能共存。我之所以这样做,是因为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头,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啊。"

注释

【阳晋】地名,在今山东郓城西。

【上卿】古代官名,相当于宰相。

【宦者令】宦官首领。

【舍人】门客。

【廷叱】在朝廷上当众呵斥。

【驽】劣马,比喻才能平庸。

【两虎共斗】比喻两强相争。

创作背景

战国时期,秦国日益强大,六国面临生存危机。赵国地处中原,与秦国接壤,军事压力巨大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记载这段历史,意在通过廉颇、蔺相如的团结合作,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个人恩怨的重要性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上采用双线叙事,先分后合,最后以"将相和"收束全篇。

2. 语言简洁有力,通过对话展现人物性格,如蔺相如的慷慨陈词。

3. 思想深刻,提出"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"的价值观。

4. 艺术上善用对比手法,如廉颇的骄矜与蔺相如的谦逊形成鲜明对照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司马迁笔下的廉颇蔺相如,是中国历史上将相和的典范。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件,层层递进地展现人物形象。完璧归赵突显蔺相如的机智勇敢;渑池会盟表现其外交才能;负荆请罪则升华主题,彰显二人以国事为重的胸怀。司马迁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,廉颇从"我见相如必辱之"到"肉袒负荆",性格转变自然真实,体现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。

范文二

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最动人处在于其精神境界的升华。当蔺相如解释避让廉颇的原因时,"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"一语道破主题。这种以大局为重的政治智慧,至今仍具现实意义。司马迁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心理,如廉颇"被甲上马"显示其战将本色,而"肉袒负荆"则表现其勇于认错的品格。文章语言精练,一个"避"字写尽蔺相如的深谋远虑,一个"负"字道出廉颇的赤诚之心。

关于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的考试重点整理

1. 重点字词:

驽(nú):劣马,比喻才能平庸

廷叱(chì):在朝廷上当众呵斥

肉袒(tǎn):脱去上衣,露出身体

2. 文学常识:

本文选自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,作者司马迁,西汉著名史学家。

3. 知识要点:

完璧归赵、渑池会盟、负荆请罪三个典故的出处。

4. 意象意境:

"两虎共斗"比喻两强相争,形象生动。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:

(1)以勇气闻于诸侯:__________

(2)顾吾念之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闻名

(2)只是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"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"体现了怎样的思想?

答案:体现了以国家利益为重、不计个人恩怨的崇高精神境界。

三、句子赏析

题目:赏析"今两虎共斗,其势不俱生"的表达效果。

答案:运用比喻手法,形象说明将相不和的严重后果,语言生动有力。

四、拓展运用

题目:结合现实,谈谈"将相和"故事的启示。

答案示例:启示我们在集体中要顾全大局,团结协作,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