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全诗> 《陆游 钗头凤》原文、注释与赏析

《陆游 钗头凤》原文、注释与赏析

时间:2025-09-14 12:38:01

《陆游 钗头凤》原文、注释与赏析

本文围绕陆游的经典词作《钗头凤》,从原文、译文、创作背景到艺术鉴赏展开全面解析,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南宋爱情词的悲剧内核与艺术成就。

原文

《钗头凤》

陆游

红酥手,黄縢酒,满城春色宫墙柳。

东风恶,欢情薄,一怀愁绪,几年离索。

错!错!错!

春如旧,人空瘦,泪痕红浥鲛绡透。

桃花落,闲池阁,山盟虽在,锦书难托。

莫!莫!莫!

译文

你红润酥腻的手,捧着黄纸封口的酒,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,宫墙里摇曳着绿柳。

东风多么可恶,把欢情吹得那样稀薄。满怀忧愁的情绪,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。

错!错!错!

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,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得消瘦。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,又把薄绸的手帕湿透。

桃花被风吹落,洒满寂静的池塘楼阁。永远相爱的誓言虽在,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。

莫!莫!莫!

注释

红酥手:形容女子手的红润柔美。

黄縢(téng)酒:宋代官酒以黄纸封口,此处指美酒。

宫墙柳:暗喻被迫分离的唐琬,如宫墙内的柳枝可望不可即。

鲛绡(jiāo xiāo):传说中鲛人所织的丝绸,指精美手帕。

锦书:前秦苏蕙织锦为《回文璇玑图》寄夫典故,此处指情书。

三个"错"字:体现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与悔恨交加的情绪。

三个"莫"字:表达欲言又止的绝望与无奈。

创作背景

陆游二十岁时与表妹唐琬结婚,后因陆母反对被迫离异。七年后在绍兴沈园重逢,唐琬已改嫁赵士程。词人见人感事,在园壁题写此词。据传唐琬见词后不久抑郁而终,成为南宋最著名的爱情悲剧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色:上下阕形成"乐景—哀情"的强烈对比,三字叠句打破词牌常规,强化情感爆发。

2. 意象运用:"宫墙柳""桃花落"等意象兼具写实与象征,暗喻美好爱情被摧残。

3. 语言艺术:白描手法与典故化用结合,"红酥手""鲛绡"等词藻精美而不失质朴。

4. 情感表达:通过今昔对比展现永恒之痛,结尾叠字将悔恨情绪推向高潮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《钗头凤》最动人处在于其情感的真实性与普遍性。上阕"红酥手"的细节描写,瞬间激活记忆中的温暖画面,与"东风恶"形成尖锐对立。词人用"错"字三叠,不是简单认错,而是对封建家长制的血泪控诉。下阕"人空瘦"的"空"字,既写唐琬形销骨立,更暗含所有等待终成虚妄的悲剧感。全词犹如一部微型悲剧,在十二句中完成从相遇到永诀的全过程。

范文二

陆游将词牌的格律限制转化为情感优势。上下阕相同的三字句结构,通过"错"与"莫"的不同情感指向,形成递进式抒情效果。"山盟虽在,锦书难托"八字,浓缩了所有被迫分离恋人的共同困境:物理距离可以跨越,礼教阻隔却难以突破。词中"宫墙柳"的意象尤为精妙,既实写沈园景致,又暗喻唐琬如禁宫中的柳枝,可望而不可即,这种双重意象的运用,体现了南宋词"含蓄深沉"的审美追求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1. 字词读音:縢(téng)、鲛(jiāo)、绡(xiāo)、浥(yì)

2. 文学常识:陆游号放翁,南宋爱国诗人;《钗头凤》词牌又名《折红英》

3. 艺术手法:乐景写哀情、意象双重性、三字叠句的抒情效果

4. 思想情感:对封建礼教的控诉、永恒的爱情悲剧主题

5. 名句理解:"山盟虽在,锦书难托"体现的社会伦理困境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:

(1)黄縢酒:__________

(2)浥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黄纸封口的官酒

(2)沾湿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"东风恶"在词中有何深层含义?

答案:既指自然界的春风,更隐喻摧残爱情的封建家长势力。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比较陆游《钗头凤》与苏轼《江城子》悼亡词的情感差异。

答案:陆词侧重生离的悔恨与控诉,苏词侧重死别的怀念与感伤;陆词情感爆发强烈,苏词情感内敛深沉。

四、句子赏析

题目:分析"泪痕红浥鲛绡透"的艺术表现力。

答案:通过胭脂泪染手帕的细节,既写实又象征,红色泪痕暗示血泪交织的痛苦。"透"字强化悲伤的彻底性。

五、拓展运用

题目:如何理解"错!错!错!"在现代社会的情感价值?

答案示例:警示人们珍惜感情自主权,反思传统伦理对个体的压迫,具有超越时代的悲剧警示意义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