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全诗> 杜甫《绝句 迟日江山丽》原文和鉴赏

杜甫《绝句 迟日江山丽》原文和鉴赏

时间:2025-11-24 18:33:37

杜甫《绝句·迟日江山丽》原文与深度解析

本文解析杜甫笔下描绘春日田园的经典五言绝句,涵盖原文、译文、创作背景及多维鉴赏,帮助读者领悟诗中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意境。

原文

绝句·迟日江山丽

唐·杜甫

迟日江山丽,

春风花草香。

泥融飞燕子,

沙暖睡鸳鸯。

译文

春日渐长,山河分外明丽,

和煦春风送来花草清香。

泥土湿润燕子衔泥飞舞,

暖沙窝里鸳鸯相依而眠。

注释

迟日:春日昼长,语出《诗经·豳风》"春日迟迟"。

泥融(ní róng):冻土消融,黏软湿润。

飞燕子:动态描写,暗含季节更替的生机。

沙暖:细节刻画,体现诗人观察入微。

睡鸳鸯:静态描摹,与飞燕形成动静对照。

创作背景

公元764年春作于成都草堂。安史之乱后杜甫暂得安定,诗中可见其暂时摆脱战乱阴霾,对自然生命的细腻体悟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色:四句皆对仗,前两句大景铺陈,后两句细节特写。

2. 语言艺术:"丽""香"从视觉嗅觉着笔,"融""暖"以触觉强化春意。

3. 思想内涵:表面写景,实则寄托乱世中对平静生活的珍视。

4. 艺术手法:燕子与鸳鸯的动静对比,构建出和谐的生命图景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杜甫此诗堪称"以少总多"的典范。二十字中,"迟日"统领时间维度,"江山"拓展空间视野。后联选取燕子和鸳鸯两个意象,一动一静间完成对春光的立体塑造。尤其"睡鸳鸯"的细节,既符合水禽习性,又暗含诗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。这种将个人情感不着痕迹地融入自然描写的笔法,正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精髓。

范文二

诗中隐藏着深刻的对照结构。前两句的宏观视野与后两句的微观特写形成空间对照;"飞燕子"的劳碌与"睡鸳鸯"的安逸构成行为对照。这些对照共同服务于一个主题:春天既是万物复苏的季节,也是生命各得其所的时节。杜甫通过这种精妙的意象组合,超越了一般写景诗的局限,展现出对自然规律的哲学思考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文学常识:五言绝句体裁,杜甫"诗史"风格中的闲适之作。

关键字词:迟日(chí rì)、泥融(ní róng)、沙暖(shā nuǎn)。

艺术手法:对仗工整、多感官描写、动静结合。

意象分析:燕子象征勤劳,鸳鸯隐喻和谐。

意境特征:明丽清新的田园春光图。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"迟日"在诗中的含义。

答案:指春日白昼渐长,语出《诗经》,暗含万物生长之意。

解析:需结合《诗经》典故及春季物候特征理解。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后两句如何表现春天的生机?

答案:通过燕子衔泥的动态场景和鸳鸯栖息的静态画面,以典型生物行为展现春日的活力与温暖。

解析:动物意象的选择体现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捕捉。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与本诗同期的《江畔独步寻花》相比,情感表达有何异同?

答案:同写成都春景,本诗更显含蓄平和,《江畔》则直抒"春光懒困倚微风"的闲适。二者皆反映杜甫暂离战乱后的心境。

解析:需联系诗人创作阶段的心理特征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