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古文】《爱莲说》原文及翻译(周敦颐)
《爱莲说》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托物言志之作,通过赞美莲花的品性,表达了作者对高洁人格的追求。文章短小精悍,语言凝练,是宋代散文的典范。
原文
《爱莲说》
周敦颐
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
晋陶渊明独爱菊;
自李唐来,世人甚爱牡丹;
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
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
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
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译文
水上、陆上草木的花,值得喜爱的很多。
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;
从唐朝以来,世人大多喜爱牡丹;
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,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,
它的茎内空外直,不旁生枝蔓,
香气远播更加清芬,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,
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慢地玩弄。
注释
蕃(fán):繁多。
濯(zhuó):洗涤。
清涟(lián):清澈的水波。
妖:妖艳。
亵(xiè)玩:轻慢地玩弄。
文章以菊、牡丹为衬托,突出莲花的品格。莲花象征君子,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的高洁品格,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质朴。
创作背景
周敦颐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,一生清廉自守。《爱莲说》写于他晚年任南康军知军期间,当时他已厌倦官场纷争,借莲花表达自己的志向。
作品解析
1. 结构:先列举众花,再突出莲花,最后点明主旨,层次分明。
2. 语言:简洁凝练,善用对比和象征手法。
3. 思想:通过对莲花的赞美,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追求。
4. 艺术特色:托物言志,以莲花喻君子,形象生动。
鉴赏范文
范文一
《爱莲说》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托物言志。周敦颐通过对莲花的描写,赋予其人格化的品质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,象征君子的高洁;濯清涟而不妖,象征君子的质朴;中通外直,象征君子的正直;香远益清,象征君子的德馨。这种象征手法使抽象的道德品质形象化,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。
范文二
文章运用对比手法,以菊和牡丹为衬托,突出莲花的独特品格。菊象征隐逸,牡丹象征富贵,而莲花象征君子。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莲花的品格,也反映了作者的价值取向。周敦颐身处北宋官场,却能保持清廉自守,莲花正是他精神世界的写照。
关于《爱莲说》的考试重点整理
1. 重点字词与读音:蕃(fán)、濯(zhuó)、涟(lián)、亵(xiè)
2. 文学常识:周敦颐是北宋理学家,著有《太极图说》《通书》等。
3. 知识要点:托物言志、对比手法、象征手法。
4. 意象意境:莲花象征君子,出淤泥而不染象征高洁。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一、词语解释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:
(1)蕃:__________
(2)亵玩:__________
答案:
(1)繁多
(2)轻慢地玩弄
二、主旨理解
问:"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"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?
答:表达了作者对高洁人格的追求,即使身处污浊环境也能保持自身清白。
三、句子赏析
题目:赏析"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"的艺术效果。
答: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莲花的形态,象征君子的正直不阿,不趋炎附势。
四、比较鉴赏
题目:《爱莲说》与《陋室铭》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?
答:相同点: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。不同点:《爱莲说》以莲花喻君子,《陋室铭》以陋室喻安贫乐道。
五、拓展运用
题目:将"出淤泥而不染"运用于现实生活,可以论证什么观点?
答示例:人在复杂环境中应保持自身操守,不受外界不良影响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