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文言文> 【古文】《少年中国说》原文全文(梁启超)

【古文】《少年中国说》原文全文(梁启超)

时间:2025-11-20 16:03:31

【古文】《少年中国说》原文全文(梁启超)

《少年中国说》是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所作,以激昂的文字呼唤民族觉醒,强调青年肩负国家复兴之责。本文包含原文、译文、创作背景及深度解析,助读者理解其思想内核与艺术价值。

原文

少年中国说

梁启超

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,一则曰老大帝国,再则曰老大帝国。是语也,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。呜呼!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?梁启超曰:恶,是何言!是何言!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。

欲言国之老少,请先言人之老少。老年人常思既往,少年人常思将来。惟思既往也,故生留恋心;惟思将来也,故生希望心。惟留恋也故保守,惟希望也故进取。惟保守也故永旧,惟进取也故日新。惟思既往也,事事皆其所已经者,故惟知照例;惟思将来也,事事皆其所未经者,故常敢破格。

译文

日本人称呼我们中国,一口一个“老大帝国”。这种说法,大概是照搬西方人的言论。唉!我们中国难道真的老朽了吗?梁启超说:不,这是什么话!这是什么话!在我心中,有一个少年中国存在。

要讨论国家的老少,请先谈谈人的老少。老年人常怀念过去,少年人常思考未来。因为怀念过去,所以产生留恋;因为思考未来,所以萌生希望。留恋导致保守,希望催生进取。保守使人固步自封,进取令人日日革新。

注释

老大帝国:拼音lǎo dà dì guó,指腐朽衰败的旧中国。

袭译:拼音xí yì,机械翻译,生硬套用。

破格:拼音pò gé,打破常规,喻指革新精神。

艺术表现:开篇以反问句式驳斥西方偏见,“恶,是何言”重复强化愤慨,形成强烈情感冲击。

创作背景

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,梁启超流亡日本。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,他目睹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,对比清政府的腐朽,遂作此文唤醒国人,尤以青年为变革主力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色:采用递进式论证,从“人之老少”推及“国之老少”,逻辑严密。

2. 语言风格:善用排比与对比,“惟…故…”句式贯穿全篇,节奏铿锵。

3. 思想内核:提出“少年中国”的构想,将国家命运与青年进取精神绑定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《少年中国说》最震撼处在于将抽象的国家概念人格化。梁启超以“少年”喻指新兴中国,通过老年与少年的对比,揭示保守与进取的辩证关系。“惟希望也故进取”一句,将青年精神提炼为国家变革的原动力。这种将个体生命经验投射到国家命运的写法,极具启蒙色彩。

范文二

文中排比句式如惊涛叠浪。“惟思既往也”“惟思将来也”六组对比,形成强烈情感张力。这种修辞不仅强化说理效果,更塑造出喷薄而出的激情。值得注意的是,梁启超将“破格”与“日新”作为少年特质,实为对儒家“法先王”传统的颠覆,体现维新派的思想锋芒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文学常识:梁启超为“诗界革命”倡导者,本文属政论散文,创作于《清议报》时期。

关键字词:老大帝国(贬义)、袭译(中性)、破格(褒义)。

意象分析:“少年”象征活力与变革,“老年”隐喻僵化与衰败,形成核心意象对立。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:

(1)袭译:__________

(2)破格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机械模仿翻译

(2)打破常规

解析:需结合语境理解,“袭译”含贬义,暗指盲目西化。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文中“少年中国”的核心特质是什么?

答案:具有进取精神、革新意识与未来视野,反对因循守旧。

解析:通过六组“惟…故…”句式层层递进揭示主旨。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对比《少年中国说》与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其五的变革思想。

答案:梁启超强调青年推动制度变革,龚自珍主张人才破格任用。前者更具系统性,后者侧重个体价值。

解析:两文均体现晚清变革思潮,但方法论存在差异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