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安石《桂枝香·金陵怀古》原文与赏析
《桂枝香·金陵怀古》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代表词作,以金陵怀古为题,通过对六朝兴亡的追忆,抒发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忧国情怀。本文将从原文、译文、注释、创作背景、作品解析、鉴赏范文及考试重点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。
原文
《桂枝香·金陵怀古》
王安石
登临送目,正故国晚秋,天气初肃。
千里澄江似练,翠峰如簇。
征帆去棹残阳里,背西风、酒旗斜矗。
彩舟云淡,星河鹭起,画图难足。
念往昔、繁华竞逐,叹门外楼头,悲恨相续。
千古凭高对此,谩嗟荣辱。
六朝旧事随流水,但寒烟衰草凝绿。
至今商女,时时犹唱,后庭遗曲。
译文
登高远望,正值金陵晚秋时节,天气开始变得肃杀。
千里长江清澈如白练,青翠的山峰像箭簇般聚集。
远行的船只在夕阳中驶去,酒旗在西风中斜斜地飘扬。
彩绘的船只映着淡淡的云彩,白鹭在星河中飞起,这般美景难以用图画描绘。
想起往昔,六朝统治者竞相追逐奢华享乐,可叹门外敌兵已至,楼头美人仍在歌舞,亡国的悲恨接连不断。
千百年来人们登高凭吊,空自感叹兴衰荣辱。
六朝的旧事已随流水逝去,只剩下寒烟笼罩的衰草还凝结着绿色。
至今歌女们仍不时唱着陈后主所作的《玉树后庭花》。
注释
1. 登临送目:登高望远。送目,放眼远望。
2. 故国:指金陵,今南京,六朝古都。
3. 初肃:刚开始变得肃杀寒冷。
4. 澄江似练:长江清澈如白练。谢朓《晚登三山还望京邑》有"澄江静如练"句。
5. 翠峰如簇:青翠的山峰像箭簇般聚集。
6. 征帆去棹:远行的船只。帆、棹都指代船。
7. 酒旗斜矗:酒旗斜斜地竖立着。酒旗,酒家的标识旗。
8. 彩舟云淡:彩绘的船只映着淡淡的云彩。
9. 星河鹭起:白鹭在星河中飞起。星河,指长江。
10. 门外楼头:用杜牧《台城曲》"门外韩擒虎,楼头张丽华"典故,指隋军已兵临城下,陈后主仍与宠妃张丽华在楼上寻欢作乐。
11. 谩嗟荣辱:空自感叹兴衰荣辱。谩,徒然。
12. 后庭遗曲:指陈后主所作的《玉树后庭花》,被视为亡国之音。
创作背景
这首词作于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退居金陵期间。当时的北宋王朝虽表面繁荣,实则危机四伏。王安石作为改革家,对国家的命运有着深刻的忧虑。金陵作为六朝古都,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兴衰,这引发了作者的无限感慨。词中通过对金陵景色的描绘和对六朝兴亡的追忆,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切。
作品解析
1. 结构特色:上阕写景,下阕抒情,符合词的传统结构。写景由远及近,层次分明;抒情由古及今,寓意深远。
2. 语言艺术:善用比喻,"澄江似练""翠峰如簇"形象生动;对仗工整,"征帆去棹"与"背西风"相呼应;用典自然,"门外楼头"暗含深意。
3. 思想内涵:通过对六朝兴亡的追忆,揭示了统治者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,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思。
4. 艺术手法:情景交融,以景起兴;古今对比,深化主题;虚实相生,意境深远。
鉴赏范文
范文一
王安石的《桂枝香·金陵怀古》堪称宋代怀古词的代表作。上阕写景精妙绝伦,"澄江似练""翠峰如簇"八个字便勾勒出金陵壮美的秋景图。词人善用比喻,将静态的长江比作白练,动态的山峰比作箭簇,动静结合,相得益彰。下阕转入抒情,用"门外楼头"的典故,含蓄地批判了六朝统治者的荒淫误国。"至今商女"三句,更是将历史与现实巧妙连接,暗含对当朝统治者的警示。全词意境开阔,寓意深远,展现了王安石作为政治家的历史眼光和忧国情怀。
范文二
这首词最显著的特点是历史感和现实感的完美统一。上阕写景,看似客观描绘,实则暗含情感,"残阳""西风"等意象已透露出衰飒之气。下阕怀古,表面追忆六朝旧事,实则借古讽今。"谩嗟荣辱"四字,饱含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。结尾"后庭遗曲"的典故,将历史教训与现实危机联系起来,发人深省。王安石以政治家的敏锐眼光,透过金陵的山水看到了历史的轮回,其忧患意识在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。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的写法,使本词具有了超越时代的艺术价值。
关于《桂枝香·金陵怀古》的考试重点整理
1. 重点字词与读音:
澄(chéng)江:清澈的长江
征帆去棹(zhào):远行的船只
谩(màn)嗟:徒然感叹
2. 文学常识:
王安石,字介甫,号半山,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文学家,"唐宋八大家"之一。
本词为怀古词代表作,体现了王安石词作雄浑深沉的特点。
3. 知识要点:
上阕写景,下阕抒情的结构特点。
"门外楼头"出自杜牧《台城曲》,指隋灭陈的典故。
"后庭遗曲"指陈后主《玉树后庭花》,被视为亡国之音。
4. 意象意境:
"澄江似练""翠峰如簇"描绘了金陵壮美的秋景。
"寒烟衰草"营造了衰飒凄凉的历史感。
5. 知识全解:
本词通过金陵怀古,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。
体现了王安石作为政治家的历史眼光和忧患意识。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一、词语解释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词中的意思:
(1)初肃:__________
(2)谩嗟:__________
答案:
(1)刚开始变得肃杀寒冷
(2)徒然感叹
解析: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,注意古今异义。
二、主旨理解
1、问:"至今商女,时时犹唱,后庭遗曲"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
答: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思进取、重蹈历史覆辙的忧虑和批判,暗含对当朝统治者的警示。
解析:用典手法,借古讽今,体现作者的历史眼光和忧患意识。
三、比较鉴赏
题目:比较王安石《桂枝香·金陵怀古》与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