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全诗> 刘禹锡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原文及赏析

刘禹锡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原文及赏析

时间:2025-08-31 16:00:03

刘禹锡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原文及赏析

本文解析刘禹锡酬答白居易的七律名篇,涵盖原文、白话翻译、字词注释、创作背景及艺术鉴赏,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中蕴含的宦海沉浮之叹与豁达襟怀。

原文

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

唐·刘禹锡

巴山楚水凄凉地,二十三年弃置身。

怀旧空吟闻笛赋,到乡翻似烂柯人。

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

今日听君歌一曲,暂凭杯酒长精神。

译文

在荒凉的巴山楚水之间,我被贬谪弃置长达二十三年。

怀念故友只能空吟《思旧赋》,回到故乡竟像斧柄腐烂的樵夫。

沉船旁边仍有千帆竞发,病树前方已是万木争春。

今日听你赠诗如闻仙乐,且借这杯酒振奋精神。

注释

【巴山楚水】泛指四川、湖南、安徽等贬谪之地,读音:bā shān chǔ shuǐ。

【闻笛赋】典出向秀《思旧赋》,暗悼亡友柳宗元等人。

【烂柯人】《述异记》载王质观棋斧柄朽烂,喻世事沧桑。

【沉舟二句】对比修辞,既含身世之悲,更见新陈代谢的哲思。

创作背景

唐敬宗宝历二年(826年),刘禹锡结束二十三年贬谪生涯返洛阳,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逢。白赠诗《醉赠刘二十八使君》有"命压人头不奈何"之叹,刘禹锡以此诗作答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征:首联总括贬谪经历,颔联用典抒怀,颈联哲理升华,尾联酬答友人,起承转合严密。

2. 语言艺术:"凄凉地""弃置身"直白沉痛,"千帆过""万木春"意象壮阔,形成情感张力。

3. 思想境界:超越个人际遇的悲愤,展现对历史规律的清醒认知与乐观精神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颈联"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"堪称唐人七律警句。诗人以"沉舟""病树"自喻贬谪之身,却将视线投向生机勃勃的"千帆""万木",构成强烈的视觉对比。这种自我矮化的书写方式,反而凸显出超越个体命运的宏观视野。明代胡震亨《唐音癸签》评此联"譬喻精当,理趣盎然",正是看到其在伤感基调中迸发的生命力量。

范文二

全诗用典具有双重指向性。向秀《思旧赋》暗含对永贞革新失败后被害战友的悼念,烂柯人传说则暗讽朝廷人事全非。但诗人并未陷入典故的哀伤语境,尾联"暂凭杯酒长精神"以昂扬姿态收束,与白居易原诗的消极情绪形成鲜明对照。这种用典方式,体现刘禹锡"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"的独特精神气质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1. 文学常识:永贞革新、刘白唱和、律诗颔颈联对仗要求

2. 关键字词:弃置(qì zhì)、烂柯(làn kē)、侧畔(cè pàn)

3. 意象分析:"沉舟""病树"的自我解嘲与"千帆""万木"的宇宙生机

4. 哲理启示:新旧交替的必然性与逆境中的精神超越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:

(1)弃置身:__________

(2)翻似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被抛弃安置之人

(2)反而像

解析:需结合诗人贬谪经历理解"弃置"的政治含义。

二、主旨理解

问:如何理解"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"的深层含义?

答:既承认自身政治生命的终结,又清醒认识到历史前进的必然性,在自我否定中完成精神突围。

解析:注意对比手法中蕴含的辩证思维。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比较刘禹锡《酬乐天》与李白《行路难》面对困境的态度差异。

答案:李白"长风破浪会有时"充满浪漫自信,刘禹锡"万木春"体现理性认知;前者侧重个人抱负,后者关注历史规律。

解析:盛唐与中唐诗人精神气质的典型差异。

四、句子赏析

题目:分析"怀旧空吟闻笛赋"的艺术表现力。

答:用典精当,"空吟"二字既写怀念故友的无助,又暗含对政治迫害的控诉,含蓄深沉。

解析:注意双关语与典故的复合运用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