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全诗> 《周公解梦》原版原文及赏析2345免费版

《周公解梦》原版原文及赏析2345免费版

时间:2025-09-12 15:19:01

《周公解梦》原版选段与多维解读

《周公解梦》作为中国古代梦文化集大成者,融合了占卜哲学与生活智慧。本文选取经典章节进行原文呈现、白话翻译及深度解析,揭示其隐喻体系与历史价值。

原文

《周公解梦·卷三》选段

周公正义 辑录

夜梦青龙蟠玉柱,

紫云缭绕现祥符。

忽然雷震潜龙起,

化作甘霖润九衢。

译文

梦中看见青龙盘绕玉石柱,

紫色云霞环绕显现吉祥征兆。

突然雷声震动潜龙腾空而起,

化作及时雨滋润天下道路。

注释

蟠(pán):盘曲缠绕。《说文》释为"屈也",此处强化龙的神秘动态。

九衢(qú):本指都城大道,《楚辞·天问》有"靡蓱九衢",此处喻指四方疆域。

艺术表现:通过"青龙-紫云-雷霆-甘霖"的意象链,构建天人感应图景。

情感表达:由静谧祥瑞到激烈变动,最终归于润物无声,体现传统"亢龙有悔"的哲学观。

创作背景

东汉谶纬学说盛行时期,梦占文献多托名周公。此段可能成书于魏晋,反映乱世中人们对天命征兆的探求。当时贵族阶层普遍相信"龙现为帝王之兆"的谶语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征:四句构成"蓄势-爆发-转化"的戏剧性结构,符合《周易》"潜龙勿用-见龙在田-飞龙在天"的演变逻辑。

2. 语言特色:"蟠""缭绕"等动词细腻,"紫云""甘霖"等名词色彩鲜明,形成强烈视觉冲击。

3. 思想内涵:将自然现象与人事兴衰关联,体现"天人合一"思想,暗含对明君治世的期待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这段解梦文本实为政治寓言的诗化表达。青龙作为帝王象征,其"蟠柱"状态隐喻人才蛰伏,"雷震"暗示时局变动,"润九衢"则寄托惠民理想。艺术上最妙处在于意象转换:龙本属阳刚之物,却最终化为阴柔雨露,刚柔相济的笔法暗合《道德经》"柔弱胜刚强"的智慧。在谶纬盛行的时代,这种含蓄表达既满足占验需求,又避免直犯政治忌讳。

范文二

文本构建了完整的征兆阐释体系。紫色在汉代为至尊之色,《史记·天官书》载"紫宫为皇极之居",与青龙组合形成双重祥瑞。但作者并未止步于吉兆渲染,而是通过"雷震"打破平静,强调"潜龙"必须经历考验才能施惠于民。这种辩证思维超越简单占卜,上升到治国哲理的层面。从文学角度看,四句二十八字即完成起承转合,堪称微型叙事诗的典范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字词读音:蟠(pán)不读fán,衢(qú)不读jù

文学常识:周公解梦托名西周周公旦,实为汉代集体创作

核心意象:青龙(四象之一)、紫云(祥瑞)、甘霖(德政)

思想脉络:天人感应→征兆阐释→政治隐喻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:

(1)蟠:__________

(2)九衢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盘曲缠绕

(2)泛指天下道路

二、主旨理解

问:"化作甘霖润九衢"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理想?

答:表达了统治者应惠及百姓、恩泽四方的仁政思想,反映民众对清明政治的期待。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 比较本文与《诗经·斯干》"维熊维罴,男子之祥"的占梦方式差异

答案: 本文通过完整叙事阐释征兆,《斯干》仅作简单对应;本文含政治隐喻,《斯干》侧重生育预言;本文意象组合复杂,《斯干》采用直白比喻。

四、句子赏析

题目: 分析"忽然雷震潜龙起"的戏剧效果

答: "忽然"制造转折,"雷震"以听觉强化视觉冲击,"潜龙起"完成动态转化,三要素层层推进,形成扣人心弦的突变场景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