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全诗> 苏轼《赤壁怀古》原文及赏析

苏轼《赤壁怀古》原文及赏析

时间:2025-09-23 09:57:01

苏轼《赤壁怀古》原文及赏析

北宋豪放派词人苏轼的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以雄浑笔触描绘赤壁之战遗址,抒写历史兴亡之慨与人生如梦之思。本文提供原文、译文、创作背景及深度解析,帮助读者理解词中时空交错的艺术手法与旷达超脱的哲学境界。

原文

念奴娇·赤壁怀古

【宋】苏轼

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

故垒西边,人道是,三国周郎赤壁。

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

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。

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雄姿英发。

羽扇纶巾,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。

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。

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。

译文

长江浩荡东流,浪涛冲刷尽千古英雄。

旧营垒西侧,人们传说是三国周瑜征战的赤壁。

陡峭石壁刺破云霄,怒涛拍击江岸,卷起千万重雪浪。

壮美江山如画卷,当年汇聚多少豪杰。

遥想周瑜青春年少,小乔刚嫁与他,英气勃发。

手持羽扇头戴纶巾,谈笑间,曹军战船化为烟尘。

神游故国战场,该笑我多愁善感,白发早生。

人生恍如大梦,且洒杯酒祭奠江月。

注释

大江东去:以空间意象开篇,暗喻历史长河奔涌不息。

周郎赤壁:借黄州赤壁附会古战场,凸显历史虚实相生的艺术处理。

千堆雪:比喻浪花,视觉与触觉通感,强化气势。

羽扇纶巾:儒将装束,表现周瑜从容儒雅的名士风度。

酹江月:以酒祭月,将个体生命困惑融入永恒自然。

创作背景

元丰五年(1082),苏轼因"乌台诗案"贬谪黄州。政治失意之际,他泛舟赤鼻矶,借当地传说抒怀。词中赤壁实为地理误指,却成为精神符号,承载其对历史与生命的思考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征:上阕写景怀古,下阕叙事抒情,时空从宏阔历史收缩至个人境遇。

2. 语言艺术:"穿""拍""卷"等动词力度强烈,与"笑""梦"形成刚柔对比。

3. 思想内涵:通过周瑜少年得志的镜像,反照自身蹉跎,最终以宇宙意识消解现实苦闷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词人用"乱石穿空"三句构建动态画卷,山石、波涛、浪花三个意象层递展开,形成立体战场图景。这种以自然威力隐喻历史洪流的笔法,远超普通怀古之作的物是人非之叹,展现出豪放词派的时空驾驭力。

范文二

下阕对周瑜的塑造独具匠心。选取"小乔初嫁"的生活细节,将英雄形象人性化;"谈笑间"的举重若轻,更强化了军事天才的潇洒气度。这种侧面烘托手法,比直接描写战功更具艺术感染力,为结尾的自我解嘲埋下伏笔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1. 字词注音:纶(guān)巾、酹(lèi)、樯橹(qiáng lǔ)

2. 文学常识:此词为豪放派代表作,与《赤壁赋》并称"赤壁双璧"

3. 核心意象:江月(永恒)、华发(短暂)、灰飞烟灭(虚无)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"雄姿英发"在词中的含义

答案:形容周瑜仪态英俊,才华横溢的青春形象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分析"人生如梦"体现的思想转变

答案:从历史追慕转向哲学超脱,用道家齐物思想化解功业执念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比较本词与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的抒情差异

答案:苏词侧重宇宙人生的哲理感悟,辛词着重收复失地的现实悲愤

四、句子赏析

题目:赏析"一尊还酹江月"的结句作用

答案:以具象动作收束全篇,将个人情绪融入自然永恒,余韵悠长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