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增广贤文》原文及赏析
《增广贤文》是中国古代民间流传的蒙学经典,汇集了历代格言谚语,内容涵盖处世哲学、人生智慧与社会经验。本文通过原文、译文与深度解析,揭示其朴素语言下的深刻思想。
原文
《增广贤文》(辑录选段)
昔时贤文,诲汝谆谆。
集韵增广,多见多闻。
观今宜鉴古,无古不成今。
知己知彼,将心比心。
酒逢知己饮,诗向会人吟。
相识满天下,知心能几人?
译文
古代圣贤的文字,恳切地教导着你。
汇集押韵的语句并扩充内容,使人增长见闻。
观察当下应当借鉴历史,没有过去便没有现在。
了解自己也要理解他人,用自己的心体谅别人的心。
酒要与知己共饮,诗要对懂诗的人吟诵。
认识的人遍布天下,真正的知心好友能有几个?
注释
【诲汝谆谆】诲:教导;谆谆:恳切貌。强调先贤教诲的真诚。
【集韵增广】采用押韵形式编纂,内容广泛,体现民间文学特色。
【将心比心】儒家"恕道"的通俗表达,要求推己及人。
【诗向会人吟】"会人"指懂诗者,反映古代文人以诗会友的传统。
末两句采用对比手法,"满天下"与"能几人"形成强烈反差,突显知音难觅。
创作背景
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,由民间文人辑录唐宋以来谚语格言汇编而成。当时商品经济发展,社会流动性增强,这些浓缩生活智慧的短句适应了平民子弟的启蒙需求。内容融合儒释道思想,反映农耕文明下的价值观。
作品解析
1. 结构特征:采用对仗句式,如"观今宜鉴古,无古不成今",前后呼应,便于记诵。
2. 语言艺术:善用比喻("酒逢知己")、对比("满天下"与"能几人")等手法,形象鲜明。
3. 思想内涵:既有实用主义的生活智慧,也包含"推己及人"的伦理观,体现儒家的"中庸"思想。
4. 社会价值:通过朴素语言传递集体经验,具有道德教化和行为规范功能。
鉴赏范文
范文一:格言中的处世哲学
选段集中展现了中国传统的人际交往智慧。"酒逢知己饮"强调情感投契的重要性,而"相识满天下"的感慨则揭示社交表象下的孤独本质。这种清醒的认识,在今天社交媒体泛滥的时代更具警示意义。作者用酒与诗两个典型意象,构建起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图谱。
范文二:韵文形式的教化功能
四言为主的整齐句式与押韵特点,使这些格言易于传诵。"观今宜鉴古"等句体现的历史观,将个人经验上升为普遍规律。独特的节奏感强化了说理效果,如"将心比心"通过重复"心"字,突出推己及人的道德要求。这种语言形式与道德教化的完美结合,正是民间智慧的结晶。
考试重点整理
1. 文学常识:明代蒙学读物,非个人创作,反映集体智慧。
2. 关键字词:谆谆(zhūn)、诲(huì)、鉴(jiàn)、缘(yuán)。
3. 核心思想:中庸之道、推己及人、历史借鉴意识。
4. 艺术特色:对仗工整、善用对比、语言质朴。
5. 常见意象:酒(社交媒介)、诗(文化认同)、知己(精神契合)。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一、词语解释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:
(1)诲汝谆谆:__________
(2)将心比心:__________
答案:
(1)恳切教导的样子
(2)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
二、主旨理解
题目:"相识满天下,知心能几人"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?
答案:揭示表面社交广泛与真情稀缺的矛盾,批判泛泛之交,强调知己难求。
三、比较鉴赏
题目:比较《增广贤文》与《论语》的语言风格差异
答案:《增广贤文》采用押韵对仗的谚语形式,通俗直白;《论语》多为对话体,言简意赅。前者侧重生活经验,后者侧重道德训诲。
四、名句赏析
题目:分析"观今宜鉴古,无古不成今"的哲理
答案:阐明历史与现实的辩证关系,强调借鉴历史经验的重要性,体现中国人重视传统的文化心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