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全诗> 高鼎《村居》古诗原文及赏析

高鼎《村居》古诗原文及赏析

时间:2025-08-30 14:15:02

高鼎《村居》古诗原文及赏析

清代诗人高鼎的《村居》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乡村春日景象,展现了儿童放纸鸢的童趣画面。本文通过原文、译文、注释及深度解析,帮助读者理解诗中蕴含的生活意趣与艺术魅力。

原文

村居

高鼎〔清代〕

草长莺飞二月天,

拂堤杨柳醉春烟。

儿童散学归来早,

忙趁东风放纸鸢。

译文

农历二月,青草生长,黄莺飞舞。

杨柳轻拂堤岸,仿佛沉醉在春天的雾气中。

孩童们放学后早早归家,

急忙趁着东风放飞风筝。

注释

草长莺飞:形容春光明媚,生机盎然。典出南朝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暮春三月,江南草长,杂花生树,群莺乱飞。”

醉春烟:拟人手法,写杨柳在薄雾中摇曳的姿态,似因春色而迷醉。

纸鸢(yuān):古时风筝的别称,多用竹篾和纸制成,常于春日放飞。

创作背景

高鼎晚年隐居江西上饶乡村,此诗作于同治年间。诗人远离官场纷扰,以朴素视角捕捉田园生活细节,诗中“儿童放鸢”的场景,既是对民间风俗的记录,亦暗含对自由闲适的向往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点:前两句写景,后两句叙事,由静转动,层次分明。

2. 语言风格:用语浅白却意境鲜活,“醉”字赋予杨柳以情感,颇具拟人趣味。

3. 思想内涵:通过孩童嬉戏的片段,传递对自然与童真的礼赞,隐含诗人返璞归真的心境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:动静相生的田园画卷

高鼎以“草长莺飞”开篇,寥寥四字勾勒出春日的蓬勃生机。后句“拂堤杨柳醉春烟”进一步以动态笔法渲染景致,杨柳的“醉”态与春烟的朦胧交织,形成虚实相生的画面感。转至后两句,儿童放纸鸢的欢快场景,为静谧的春景注入活力,全诗在动静对比中完成对乡村生活的诗意定格。

范文二:童趣中的生命哲思

诗人以旁观者视角捕捉儿童放鸢的细节,看似寻常,却暗含深意。“忙趁东风”的“忙”字,既写孩童的急切,亦暗喻人对自然机遇的把握。纸鸢需借风力方能高飞,恰似人生需顺势而为的智慧。高鼎将哲理隐于童趣,不落说教窠臼,体现了中国传统诗学“即事明理”的审美追求。

关于《村居》的考试重点整理

1. 文学常识:高鼎为清代诗人,属“性灵派”,主张直抒胸臆,语言通俗。

2. 关键字词:纸鸢(yuān)、拂堤(fú dī)、春烟(chūn yān)。

3. 意象分析:“杨柳”“东风”为典型春日意象,象征新生与希望;“纸鸢”则承载自由与童趣。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:

(1)醉春烟:__________

(2)纸鸢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形容杨柳在春雾中摇曳的姿态,似因春色迷醉。

(2)风筝的古称。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诗中“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”表现了怎样的情感?

答案:通过孩童趁风放鸢的细节,表现对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的赞美,暗含诗人对田园闲适的向往。

三、句子赏析

题目:赏析“拂堤杨柳醉春烟”的艺术表现。

答案:运用拟人手法,将杨柳人格化,“醉”字生动写出其沐浴春雾的柔美姿态,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,增强画面感染力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