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全诗> 李清照《如梦令·昨夜雨疏风骤》原文及译文

李清照《如梦令·昨夜雨疏风骤》原文及译文

时间:2025-09-07 11:45:02

李清照《如梦令·昨夜雨疏风骤》原文及译文

这首词以暮春风雨为背景,通过问答形式抒写惜花之情,展现了李清照早期词作细腻婉约的风格。

原文

如梦令·昨夜雨疏风骤

宋·李清照

昨夜雨疏风骤,

浓睡不消残酒。

试问卷帘人,

却道海棠依旧。

知否,知否?

应是绿肥红瘦。

译文

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骤,

沉睡一夜酒意仍未全消。

试探询问卷帘的侍女,

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。

你可知道,你可知道,

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。

注释

雨疏风骤:雨点稀疏,风声急骤。

浓睡:沉睡。

卷帘人:指侍女。

绿肥红瘦:绿叶繁茂,红花凋零。

全词通过主仆问答,表现词人对春光流逝的敏感与怜惜。

创作背景

此词作于北宋末年,李清照婚后闲居汴京时期。当时社会相对安定,词人生活优裕,常以饮酒赏花为乐。词中表现的惜春情绪,反映了贵族女性细腻的生活感受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上采用问答体,层次分明,转折自然。

2. 语言清新雅致,"绿肥红瘦"造语新颖,成为千古名句。

3. 情感表达含蓄委婉,通过日常对话展现深沉的惜春之情。

4. 艺术手法上运用对比和拟人,增强形象性和感染力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这首小令以白描手法勾勒出暮春景象。起句"雨疏风骤"四字,既交代时间背景,又暗示春光将尽。"浓睡"句透露出词人闲适的生活状态,而"试问"三句则通过主仆对话,展现词人对花事的关切。结句"绿肥红瘦"运用通感手法,将视觉印象转化为体态感受,既形象又含蓄,堪称词眼。

范文二

李清照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生活细节。词中"卷帘人"的漫不经心与词人的细腻多情形成鲜明对比,凸显了知识女性独特的精神世界。"知否"的叠用,既加强了语气,又流露出对春光易逝的无奈。全词虽短,却通过日常对话展现了深刻的生命意识,体现了婉约词"言有尽而意无穷"的艺术特色。

关于《如梦令》的考试重点整理

重点字词:疏(稀疏)、骤(急)、卷帘人(侍女)、绿肥红瘦(绿叶繁茂红花凋零)

文学常识:李清照号易安居士,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,有《漱玉词》传世。

艺术特色:白描手法、对话形式、新颖造语、含蓄抒情。

意象意境:暮春风雨、海棠凋零,营造出淡淡的伤春情绪。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词中的意思:

(1)雨疏:__________

(2)绿肥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雨点稀疏

(2)绿叶繁茂

二、主旨理解

问:"知否,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"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?

答:表达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惋惜和对美好事物易逝的伤感。

三、句子赏析

题目:赏析"绿肥红瘦"的艺术特色。

答:运用拟人和对比手法,将植物生长状态人格化,"肥""瘦"二字新颖别致,既形象生动,又含蓄地表达了惜春之情。

四、拓展运用

题目:如何理解"绿肥红瘦"中体现的辩证思维?

答:词句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:新陈代谢是自然常态,衰败中孕育着新的生机,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