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全诗> 李白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全诗翻译及赏析

李白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全诗翻译及赏析

时间:2025-09-21 10:00:03

李白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全诗翻译及赏析

李白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是唐代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,以壮阔的江景抒写离情,展现了诗人豪迈的胸襟与深挚的友情。本文将从原文、译文、创作背景、艺术特色等多角度解析这首诗。

原文

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

唐·李白

故人西辞黄鹤楼,

烟花三月下扬州。

孤帆远影碧空尽,

唯见长江天际流。

译文

老友在黄鹤楼与我告别,

在柳絮如烟的三月东去扬州。

孤船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,

只看见长江水向天边奔流。

注释

故人:老朋友,指孟浩然。

西辞:从西方离开。黄鹤楼在扬州之西。

烟花:形容柳絮纷飞、春光明媚的景象。

孤帆:单独的一艘船。

碧空尽:消失在蓝天尽头。

天际流:向天边流去。

创作背景

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(730年)春,李白在江夏(今武汉)送别孟浩然赴扬州时所作。时年李白三十岁,孟浩然四十二岁,二人交谊深厚。扬州是当时最繁华的都市之一,诗人以开阔的江景衬托离情,别具一格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色:前两句叙事,后两句写景,情景交融。

2. 语言艺术:"烟花三月"以丽景写离情,"孤帆远影"以空阔显孤寂。

3. 情感表达:表面豁达,内含不舍,体现盛唐送别诗的特有气度。

4. 意象运用:黄鹤楼、孤帆、长江等意象共同构建了宏阔的意境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这首诗最动人处在于以壮景写柔情。诗人选取"黄鹤楼""长江"等宏大意象,却用来表现细腻的离情。"孤帆远影碧空尽"七字,既写出目送之远,又暗含思念之长。末句"唯见长江天际流",将离愁融入无尽江水,余韵悠长。这种处理方式,展现了李白豪放诗风中的深情特质。

范文二

李白此诗突破了传统送别诗的感伤格调。诗中无一字写愁,却通过空间的开阔表现时间的永恒。"烟花三月"的明媚与"孤帆远影"的苍茫形成鲜明对比,在视觉延伸中完成情感升华。这种举重若轻的表达方式,正是盛唐气象在诗歌艺术上的体现。

关于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的考试重点整理

1. 重点字词:西辞、烟花、孤帆、碧空尽

2. 文学常识:七言绝句,盛唐送别诗代表作

3. 艺术特色:情景交融、以乐景写哀情

4. 意象分析:黄鹤楼(离别地)、孤帆(远行者)、长江(离愁)

5. 情感主旨: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豁达的胸襟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:

(1)西辞:__________

(2)烟花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从西方告别

(2)形容柳絮纷飞、春光明媚的景象

二、主旨理解

问:"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"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?

答:通过描写友人船只渐渐消失、只见江水流向远方的景象,表达了诗人目送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,以及离愁的绵长深远。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比较李白此诗与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。

答案:李白诗以开阔江景抒写离情,气象宏大;王维诗以"渭城朝雨浥轻尘"的细腻笔触表现别情,含蓄深沉。前者重意境开拓,后者重细节刻画。

四、句子赏析

题目:赏析"烟花三月下扬州"的艺术表现。

答:此句以明媚春景反衬离情,"烟花"二字既点明时节特征,又以美景淡化离愁,体现了盛唐送别诗"哀而不伤"的美学追求。

相关文章: